
《易·坤》:“《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清 陳夢雷 《周易淺述》卷一:“地勢之順,以地德之厚也。厚,故萬物皆載焉。君子以之法地德之厚,而民物皆在所載矣。”坤,象征大地。地具廣厚之德,故能載生萬物。借指人事,猶謂以厚德育人。 晉 潘嶽 《西征賦》:“乾坤以有親可久,君子以厚德載物。觀夫 漢高 之興也,非徒聰明神武,豁達大度而已也。乃實慎終追舊,篤誠款愛,澤靡不漸,恩無不逮,率土且弗遺,而況於鄰裡乎,況於卿士乎?”
“厚德載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成語,其内涵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來源與基本含義 該成語出自《周易·坤卦》的象辭:“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象征大地,大地以寬厚之德承載萬物生長,因此君子應效仿這種品質,以深厚的德行包容萬物、承擔責任。
二、深層内涵解析
三、現代價值體現
• 教育領域:成為清華校訓後半句,倡導以德樹人
• 領導力培養:強調管理者需兼具德行與擔當
• 個人修養:通過“德”的積累提升生命承載力
四、文化對比
常與“自強不息”(出自《周易·乾卦》)并提,形成剛柔并濟的完整人格追求。
知識延伸
近義詞包括“海納百川”“上善若水”,反義詞如“尖酸刻薄”。其核心在于通過内在修養實現外在擔當,這一理念至今仍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識。
《厚德載物》是一個成語,它具有豐富的内涵和深遠的含義。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厚德”和“載物”。它要表達的意思是:一個人應該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養,才能夠負責任地承擔和處理各種事物。
成語《厚德載物》的第一個字“厚”是一個形聲字,它的部首是“廠”,總筆畫數是9畫。第二個字“德”是一個純文言字,它的部首是“彳”,總筆畫數是9畫。第三個字“載”同樣是一個純文言字,它的部首是“車”,總筆畫數是12畫。最後一個字“物”是一個會意形字,它的部首是“牛”,總筆畫數是8畫。
《厚德載物》一詞源自《論語·為政》這篇孔子的經典著作。《論語》被譽為中國古代的儒家經典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及其政治、倫理和教育思想。在這本書中,孔子強調了人們的道德修養和責任感在承擔事物時的重要性。這一思想之後形成了成語“厚德載物”,用來表達對人們品質和道德要求的強調。
在繁體字中,《厚德載物》可以寫作「厚德載物」。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厚』字的古代寫法是在上面加一個長條,表示承載重物的意思。『物』字的古代寫法是兩隻手在太陽下方,表示人類承載事物的象征。
1. 領導者應該具備厚德載物的品質,才能夠成功地帶領團隊。
2. 他以厚德載物的精神,積極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
3. 唐代文學家韓愈提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正是倡導了厚德載物的思想。
厚道、奉獻、仁義、負責、任重道遠
德行高尚、德才兼備、仁德、品德高尚
輕德、無德、懶散、不負責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