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禦史台的别稱。 唐 王勃 《上從舅侍郎啟》:“昨弟 勛 至,奉命以憲臺詩十首垂示,氣橫霜署,彩洞雲扃。” 唐 陳子昂 《為陳禦史上奉和秋景觀競渡詩表》:“鞠躬霜署,謬覩于天章;逖聽鈞臺,側聞於帝樂。” 唐 蘇味道 《始背洛城秋郊矚目奉懷台中諸侍禦》詩:“薄遊忝霜署,直指戒冰心。”參見“ 霜臺 ”。
霜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引申義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解析 “霜”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喪也,成物者”,本指寒冷時節凝結的白色冰晶,後引申出“肅殺”“威嚴”之意;“署”源于《周禮》記載的官署名,指古代官府處理公務的機構。二者結合,“霜署”字面可理解為“肅穆威嚴的官署”。
二、文化引申義 在曆史文獻中,“霜署”多代指禦史台或司法機構。如《舊唐書·職官志》注:“禦史台號霜署,取肅殺之象”,因其職能主監察、彈劾,象征法律如霜之嚴明。唐代詩人張說《贈趙侍禦》中“霜署方騰價,春闱早獻名”即以此喻指司法官員的剛正形象。
三、文學意象 該詞在詩詞中兼具自然與人文雙重意境。宋代陸遊《秋夜讀書》有“霜署燈青人未眠”句,既描繪秋夜寒霜覆蓋官舍的實景,又暗含官員勤政的肅穆氛圍。此類用例強化了“霜署”作為文化符號的審美價值。
“霜署”是古代對禦史台的别稱,主要用于唐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霜署”由“霜”和“署”組合而成:
文獻例證
唐代文人作品中多次出現該詞:
相關延伸
禦史台在唐代負責監察百官,地位顯赫。類似别稱還有“霜臺”“憲臺”,均通過自然意象(霜、冰)強化其權威性。
“霜署”是唐代對禦史台的雅稱,融合了機構職能與文學意象,常見于公文、詩文中,體現古代官署命名的文化内涵。
白皂變法禅鋒讒沮超羣拔萃塵域代數學基本定理錠殼東征西怨耳墜販粜高蟬關餘龜陰田孤嶂還駕憨兒纮目紅情綠意虎門條約即安将毋交割膠鬲之困擔挢竟直計窮力極妓師箕箒之歡谲蕩絶異伉合臘八粥連蜷斂散厘福骊淵賣清蜜酒明練琦傀親表日常間舌挢市步樹端蒐苗踏籋騰糅聽受屯萃萬感硙磨五尺侮奪無門下銜橛之變現死現報虓勍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