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吞。《新唐書·高仙芝傳》:“ 仙芝 棄 陝 地數百裡,朘盜禀賜。”
“朘盜”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辨析:
侵吞、克扣(主要含義) 根據《漢典》的解釋,“朘”意為剝削、縮減,如“朘剝”“朘刻”均指克扣行為。因此“朘盜”常指利用職權侵吞財物,例如《新唐書·高仙芝傳》記載的“朘盜禀賜”,即指高仙芝克扣士兵糧饷的行為。
夜間盜竊(次要含義) 中提到“朘”指夜晚,“盜”為盜竊,組合後形容盜賊趁夜行竊。但該釋義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網絡引申義或誤傳。
補充說明:
《朘盜》是一個古代漢字,現代漢語中很少使用。它的意思是指偷盜、竊取。這個詞比較古老,現代漢語中一般使用更常見的詞語,比如“偷竊”、“盜竊”等。
《朘盜》由“木”部和“賊”部組成。
“木”是這個字的部首,意思是指與木頭、植物有關的事物。
“賊”是這個字的另一個部首,意思是指竊取、偷盜。
整個漢字《朘盜》的筆畫總數是11畫。
《朘盜》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的文獻。它的繁體字形是「櫋盜」。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漢字的結構和形狀也有所變化。在古代,字的形狀更為複雜,筆劃的連接更加密集。
他被指控朘盜了公司的機密文件。
警方正在調查這起朘盜案件。
朘器(偷竊工具)
朘竊(偷竊)
朘賊(賊人)
偷竊、盜竊、偷盜
守法、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