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傲世。 明 唐順之 《<石屋山志>序》:“君苦志好學而從事于仁知,不欲為亢世高蹈之士,而欲為中行君子,其必有不攖於物者矣,其必有不待山水而後為樂矣。”
“亢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傲世”,指對世俗持高傲态度。以下是具體解釋:
基本釋義
拼音為kàng shì(注音:ㄎㄤˋ ㄕˋ),由“亢”(高傲)與“世”(世俗)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以高傲姿态面對世俗”。
文獻用例
明代唐順之在《<石屋山志>序》中提到:“不欲為亢世高蹈之士,而欲為中行君子。”此處“亢世高蹈”形容避世隱居卻仍顯高傲的人,與“中行君子”(中庸之道)形成對比。
語境分析
該詞多用于描述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但隱含貶義,暗指過度清高或脫離實際。例如,可形容隱士或特立獨行者對社會的疏離感。
使用現狀
現代漢語中,“亢世”極少使用,屬于生僻詞,多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
如需進一步了解“亢”的引申含義(如“亢奮”“亢旱”),可參考字典類工具。
《亢世》是一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世界上局勢紊亂、混亂不安的情況。
《亢世》的拆分為「亠」和「頁」兩個部首,共有9個筆畫。
《亢世》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詩經·邶風·亢陽》中,意為社會動蕩,世道艱難。
《亢世》的繁體為「亢世」。
在古時候,「亢世」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1. 這個時代真是亢世不安,到處都是戰亂和動蕩。
2. 詩人描寫了一個亢世之下的社會景象,讓人深感憂慮。
亢揚(形容情緒或聲音強烈地高漲)
亢旱(形容幹旱嚴重)
亢奮(形容情緒或精神狀态極度興奮)
亂世、渾沌、動蕩
和諧、安定、安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