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衿士的意思、衿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衿士的解釋

指秀才。亦泛指年輕的讀書人。 清 黃本铨 《枭林小史》:“城中設義學。賊欲羈縻諸衿士,使二十餘人分教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衿士

“衿士”是漢語中的古語詞,由“衿”與“士”組合而成,特指古代有學識、有地位的讀書人或士大夫階層。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衿(jīn)

    • 本義指古代服裝的交領(衣襟),引申為“胸懷”“志向”。如《詩經·鄭風》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衿”即象征文人風骨。
    •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第9卷,第1083頁。
  2. 士(shì)

    • 原指具備學識或官職的人,後泛指知識分子、社會精英。《說文解字》釋為“事也”,即從事文化或管理事務者。
    •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第3冊,第201頁。

合成詞“衿士”:融合“衿”的儒雅内涵與“士”的社會身份,強調其兼具學識修養與社會責任。


二、曆史語境中的用法

  1. 指代地方精英

    • 明清文獻中,“衿士”常與“紳衿”并用,指地方上有功名(如秀才、舉人)的讀書人,負責教化鄉裡、參與公共事務。

      例:《清史稿·選舉志》載:“凡地方公益,衿士協同官紳督辦。”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清史稿》卷112。

  2. 象征道德表率

    • 因“衿”暗含端正衣冠之意,“衿士”被賦予道德楷模的期待。清代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稱:“衿士持清議,以正風俗。”

      來源: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學校篇》(古籍出版社,1955年)。


三、語義演變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

    “衿士:舊指讀書人。‘衿’為青衿,士子所服。”

  2.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

    “衿士:明清時期對擁有科舉功名者的統稱,屬地方精英階層。”


五、同義詞辨析

詞彙 側重含義 差異點
衿士 學識與道德并重 強調“衣冠”象征的禮教修養
儒生 精通儒家經典 側重學術背景,未必有官職
鄉紳 地方上有田産聲望者 包含非讀書人的地主階層

結語

“衿士”濃縮了中國古代“士以載道”的文化精神,其釋義需結合曆史制度(如科舉)、服飾文化(青衿)及社會職能綜合理解,是研究傳統社會結構的關鍵詞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衿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衿士(jīn shì)指秀才或年輕的讀書人,多用于明清文獻中。該詞通過“衿”(古代學子服飾的特征)代指文人身份,結合“士”(古代對知識階層的泛稱),整體強調讀書人的儒雅特質。


二、出處與文獻

清代黃本铨《枭林小史》記載:“城中設義學,賊欲羈縻諸衿士,使二十餘人分教之。”此處描述起義軍試圖籠絡秀才階層協助教學,側面反映“衿士”在當時的文化地位。


三、構成分析

  1. 衿(jīn):
    • 本義為古代交領服飾的衣襟,如《詩經》中“青青子衿”代指學子服飾,後衍生為文人階層的象征符號。
  2. 士(shì):
    • 原指未婚男子,後演變為對知識分子的通稱,如“士大夫”“學士”等。

四、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現代漢語已罕見使用。近義詞包括“儒生”“書生”,但“衿士”更突出其功名身份(如秀才)。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枭林小史》原文或明清科舉制度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苞蘆拔營摽摘冰蛋壁中書不次之位車馬填門賝賮楚舸大煞風景遞謝墩台躲卸訪緝放良腐鮑付丙概愆高尚漢臯珠好幾皓手薦舉鲛客讦讪錦席急驟眷懷闊迥琅當累加赲趩臨難不顧鄰曲利其然漏兜輪镳名不虛傳凝白鷗泛怕莫篇籍譜氣趬悍氣不忿锲雕秦茾七十二子岐陽乳臭小兒篩金神厲蛇皮鼓授人以柄說風說水體育場偷換馱馬剜挑閑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