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竈的意思、井竈的詳細解釋
井竈的解釋
(1).井與竈。亦借指家園、故居。《穀梁傳·宣公十五年》:“古者公田為居,井竈蔥韭盡取焉。”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四:“井竈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唐 杜甫 《詠懷》詩之二:“井竈任塵埃,舟航煩數具。” 郭沫若 《訪日雜詠·吊千代松原》:“八年烽燧生靈苦,兩彈鈿環井竈空。”
(2). 四川 、 雲南 等地煎制井鹽的工場。《清史稿·食貨志一》:“鹽場井竈,另編排甲。”
詞語分解
- 井的解釋 井 ǐ 人工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水井。臨渴掘井。 形狀像井的:天井。油井。 整齊,有秩序:井然。井井有條。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筆畫數:; 部首:二; 筆順編號:
- 竈的解釋 竈 (竈) à 用磚石砌成的生火做飯的設備:鍋竈。爐竈。竈突(竈上的煙筒)。 指“竈君”(中國民間在鍋竈附近供的神):祭竈。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井竈”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井與竈,借指家園或故居
- 解釋:井是取水之處,竈是生火做飯的地方,二者共同構成家庭生活的核心元素,因此常被用來象征家園或故土。例如:
- 《穀梁傳·宣公十五年》提到“古者公田為居,井竈蔥韭盡取焉”,描述古代聚居生活的場景。
- 陶潛《歸園田居》中“井竈有遺處,桑竹殘朽株”,杜甫《詠懷》中“井竈任塵埃”,均以井竈寄托對故居的追憶。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對安定家庭生活的向往或對故土的思念。
2.四川、雲南等地煎制井鹽的工場
- 解釋:在鹽業曆史中,“井竈”特指通過鹽井取鹵、竈房煎鹽的生産場所。例如:
- 《清史稿·食貨志》記載“鹽場井竈,另編排甲”,說明清代對鹽業工場的管理制度。
- 使用場景: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地方經濟相關記載中。
補充說明
- 詞源:該詞最早見于《穀梁傳》,後逐漸衍生出鹽業工場的含義。
- 現代應用:文學領域仍保留“家園”的象征意義,而“鹽業工場”的用法多見于曆史研究或地方志。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地方鹽業史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井竈的意思
《井竈》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農村地區戶外供熱用的一種簡易爐竈。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井竈》的拆分部首是井(水)和火,分别位于上下兩個部分。井的筆畫數為4,火的筆畫數為4。總共的筆畫數目為8。
來源
《井竈》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早在戰國時期的《戰國策·齊策四·秦未入關》中就已有記載:“徐無井竈”。由此可見,井竈在古代農村地區就已經被廣泛使用。
繁體
《井竈》的繁體字為『井爐』,爐為“竈、爐”的意思,指的是煮食的爐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井竈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說文解字》中,井的形狀更像一個立方體,而火的形狀則更貼近于“灬”字形。然而,這些變化并未改變井竈原本的意思。
例句
1. 農村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井竈。
2. 在寒冷的冬天,井竈是農村人取暖的唯一方式。
組詞
井竈的組詞可以有:井水、井台、井口、竈台、竈膛、竈火等。
近義詞
井竈的近義詞有:野竈、土竈、鄉竈等。
反義詞
井竈的反義詞為:瓷爐、電爐、煤氣竈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