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揚雄 在《解嘲》中有“ 留侯 畫策, 陳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嚮若阺隤”語。 應劭 以為“阺隤”指 天水 隴氐 。故以“隴坻之書”借指《解嘲》,亦泛指 揚雄 的著作。《舊唐書·德宗紀論》:“加以天才秀茂,文思雕華。灑翰金鑾,無愧 淮南 之作;屬辭鉛槧,何慙 隴坻 之書。”參閱《漢書·揚雄傳下》。
“隴坻之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存在不同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類:
根據、等來源,該成語源自漢代揚雄的《解嘲》一文。文中提到“功若泰山,向若阺隤”,東漢學者應劭注解“阺隤”為“天水隴氐”(地名,今甘肅一帶)。因此,“隴坻之書”最初特指揚雄的《解嘲》,後擴展為泛指其著作。例如《舊唐書》中評價德宗文采時,以“隴坻之書”類比揚雄的文學成就。
提出另一種觀點,将“隴坻”拆解為隴西和坻縣兩地,認為兩地因文化底蘊深厚,故“隴坻之書”象征珍貴的文史典籍,比喻學習書本知識的重要性。但此說法未明确曆史文獻依據,可能是對成語的引申解讀。
兩種解釋均反映了漢字文化的多義性,實際使用需結合語境判斷。
《隴坻之書》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本有關于隴坻地區的書籍或文獻。
《隴坻之書》的拆分部首是「阝」和「土」,分别表示「邑」和「地」。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隴坻之書》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隴坻指的是唐朝時期河北省境内的一個地區,現在是河北省天津市無極縣所在的地方。因為在這個地區産生了一些重要的書籍和文獻,因此稱之為《隴坻之書》。
《隴坻之書》的繁體字為「隴坻之書」。
古代對《隴坻之書》這個詞語的漢字寫法可能不盡相同,但都是以「隴坻之書」的意思來表達的。
1. 他研究了很多關于隴坻之書的資料,以增加自己對這個地區的了解。
2. 這本《隴坻之書》記錄了隴坻地區的曆史、地理和文化信息。
組詞:隴坻、書籍、文獻
近義詞:隴坻文獻、隴坻書籍
反義詞:非隴坻之書、非隴坻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