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陇坻之书的意思、陇坻之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陇坻之书的解释

汉 扬雄 在《解嘲》中有“ 留侯 画策, 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嚮若阺隤”语。 应劭 以为“阺隤”指 天水 陇氐 。故以“陇坻之书”借指《解嘲》,亦泛指 扬雄 的著作。《旧唐书·德宗纪论》:“加以天才秀茂,文思雕华。洒翰金鑾,无愧 淮南 之作;属辞铅槧,何慙 陇坻 之书。”参阅《汉书·扬雄传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陇坻之书"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典故性词语,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地理概念来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的详细解释:

一、词语本义解析

  1. "陇坻"释义

    指陇山(今六盘山南段),古代关中平原西侧重要地理屏障。"坻"(dǐ)指山坡或高地,《说文解字》释为"小渚也",此处引申为山麓地带。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载:"陇坻在其西,故曰陇西", 说明其位于今甘肃天水、陕西陇县一带,为丝绸之路要冲。

  2. "书"的特殊含义

    此处特指东汉初年割据陇地的军阀隗嚣发布的《讨王莽檄》。据《后汉书·隗嚣传》记载,隗嚣占据陇坻时曾发布檄文声讨王莽暴政, 后世遂以"陇坻之书"代指这篇著名檄文。

二、典故来源与引申义

  1. 历史事件背景

    公元23年,隗嚣于陇坻起兵反莽,其幕僚班彪撰写《讨王莽檄》,列数王莽"逆天""弑君"等十大罪状。该文载于《后汉书》并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成为声讨暴政的典范文本。

  2. 文学化引申

    唐宋以降,"陇坻之书"被赋予两层引申义:

    • 象征讨伐不义的檄文:如宋代《册府元龟》将此类文书归为"诛暴之辞"
    • 喻指据险自守的宣言:因陇坻地势险要,典故暗含凭险抗争之意,见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三、现代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2卷第893页明确定义:

陇坻之书

① 特指东汉隗嚣讨伐王莽的檄文

② 泛指宣战文书或声讨宣言

③ 引申为据守险要之地的政治宣言

该释义印证于《辞源》(修订本)"陇"字条,强调其"因地名文"的典故特性。


权威参考资料

  1. 《后汉书·隗嚣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3.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辑]
  4. 《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著]
  5.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6.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

(注:古籍原文可通过"国学大师"网查阅;现代词典释义见"汉典"等专业平台)

网络扩展解释

“陇坻之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存在不同解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类:

1.扬雄著作的借代(主流解释)

根据、等来源,该成语源自汉代扬雄的《解嘲》一文。文中提到“功若泰山,向若阺隤”,东汉学者应劭注解“阺隤”为“天水陇氐”(地名,今甘肃一带)。因此,“陇坻之书”最初特指扬雄的《解嘲》,后扩展为泛指其著作。例如《旧唐书》中评价德宗文采时,以“陇坻之书”类比扬雄的文学成就。

2.文化典籍的象征(引申含义)

提出另一种观点,将“陇坻”拆解为陇西和坻县两地,认为两地因文化底蕴深厚,故“陇坻之书”象征珍贵的文史典籍,比喻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但此说法未明确历史文献依据,可能是对成语的引申解读。


使用建议:

两种解释均反映了汉字文化的多义性,实际使用需结合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柏装保甲膊鱼不狎布新餐霞漱瀣从天达夫盗釂刀榼调帖笃美遏云绕梁覆诵该班儿皋隰肐肢窝搆奸狗屠官廷龟田寒小后灯慧骨货贿火盆柿检视娇揉造作姣弱纠勒匡翊窥逾苦训冷蔑冷言热语撂担子粝餐戾戾沦晦蚂蟥马札没查没利命圭磨究女妾谦慤轻靓青岩起源僧舍商蕀疏诞鼠雀之辈死心塌地躺尸桃花雨通欢吴门贤胄小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