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稽的意思、訂稽的詳細解釋
訂稽的解釋
稽考訂定。 元 姚燧 《國子司業滕君墓碣銘》:“ 世祖 賓天, 成宗 繼序,圜丘請諡,太室升祔,凡厥禮文,酌古損今,皆所訂稽。”
詞語分解
- 訂的解釋 訂 (訂) ì 改正,修改:訂正。考訂。校(刼 )訂。修訂。 約定,立(契約):訂立。訂購。訂約。 用線、鐵絲、書釘把書頁、紙張連在一起:裝訂。 制定:訂計劃。 評議:“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二論相訂,
- 稽的解釋 稽 ī 停留:稽留。稽滞。 考核:稽核。稽查。稽考。無稽之談。 計較:反唇相稽。 至。 姓。 稽 ǐ 〔稽首〕古代的一種禮節,跪下,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訂稽”是一個由“訂”和“稽”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 核心含義:稽考訂定,即通過審查、考據後進行修訂或确認。
- 拼音/注音:拼音為dìng jī,注音為ㄉㄧㄥˋ ㄐㄧ。
二、詞義拆解
- “訂”:指事先約定、安排,強調對事務的預先規劃或協議。
- “稽”:意為審查、檢查,側重對已有内容的考據或監督。
- 組合後表示“通過預先安排的審查來确認或修訂”,常用于文獻、制度等需要考據的領域。
三、使用場景與文獻例證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禮儀、制度或文獻的考訂,如古代官方對禮制的修訂(如元代姚燧《國子司業滕君墓碣銘》中記載的禮文訂稽)。
- 文獻例證:
“凡厥禮文,酌古損今,皆所訂稽。” ——元·姚燧(強調對禮制的考訂與調整)。
四、補充說明
- 曆史背景:該詞在古代多用于官方對禮儀、法規的規範化流程,體現“預先審查”與“修正”的雙重含義。
- 現代延伸:可引申為對計劃、協議等内容的系統性核查與完善。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元代典籍或相關考據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訂稽》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這個詞通常用于形容某個事物或者行為十分困難或棘手。
拆分部首和筆畫:《訂稽》的部首是“讠”和“禾”,它一共有11個筆畫。
來源:《訂稽》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沒有确切的出處。
繁體:《訂稽》是《訂稽》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但《訂稽》的寫法大緻相同。
例句:這個問題非常訂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才能解決。
組詞:困稽、慮稽、難稽均是與《訂稽》相關的詞語。
近義詞:困難、棘手、艱巨。
反義詞:輕松、簡單、容易。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