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稽的意思、訂稽的詳細解釋
訂稽的解釋
稽考訂定。 元 姚燧 《國子司業滕君墓碣銘》:“ 世祖 賓天, 成宗 繼序,圜丘請諡,太室升祔,凡厥禮文,酌古損今,皆所訂稽。”
詞語分解
- 訂的解釋 訂 (訂) ì 改正,修改:訂正。考訂。校(刼 )訂。修訂。 約定,立(契約):訂立。訂購。訂約。 用線、鐵絲、書釘把書頁、紙張連在一起:裝訂。 制定:訂計劃。 評議:“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二論相訂,
- 稽的解釋 稽 ī 停留:稽留。稽滞。 考核:稽核。稽查。稽考。無稽之談。 計較:反唇相稽。 至。 姓。 稽 ǐ 〔稽首〕古代的一種禮節,跪下,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訂稽”是由“訂”與“稽”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對事物進行考訂、核查的行為。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籍文獻記載,該詞可拆解為以下兩層釋義:
-
單字釋義
- “訂”指校訂、修正,如《說文解字》釋為“平議也”,強調通過整理使内容準确;
- “稽”意為考核、查證,《廣雅》注“考也”,側重對事物真實性的驗證過程。
-
複合詞義
在《周禮·天官·小宰》中,“聽稱責以傅别”“聽取予以書契”等記載,均體現古代制度中“訂稽”的實際應用,即通過文書核對确保政令與契約的合法性。現代漢語中,“訂稽”多用于學術領域,指對文獻、數據等進行系統性校勘與考證,例如清代考據學派對古籍的整理即屬此類實踐。
網絡擴展解釋
“訂稽”是一個由“訂”和“稽”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 核心含義:稽考訂定,即通過審查、考據後進行修訂或确認。
- 拼音/注音:拼音為dìng jī,注音為ㄉㄧㄥˋ ㄐㄧ。
二、詞義拆解
- “訂”:指事先約定、安排,強調對事務的預先規劃或協議。
- “稽”:意為審查、檢查,側重對已有内容的考據或監督。
- 組合後表示“通過預先安排的審查來确認或修訂”,常用于文獻、制度等需要考據的領域。
三、使用場景與文獻例證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禮儀、制度或文獻的考訂,如古代官方對禮制的修訂(如元代姚燧《國子司業滕君墓碣銘》中記載的禮文訂稽)。
- 文獻例證:
“凡厥禮文,酌古損今,皆所訂稽。” ——元·姚燧(強調對禮制的考訂與調整)。
四、補充說明
- 曆史背景:該詞在古代多用于官方對禮儀、法規的規範化流程,體現“預先審查”與“修正”的雙重含義。
- 現代延伸:可引申為對計劃、協議等内容的系統性核查與完善。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元代典籍或相關考據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愛火敖惰八苦杯盤舞餅乾荸荠才說彩子長謡捶胸跌足樗翁楚腰蛴領翠織成大地回春大尉頓阨耳屬法頭例首閣閣溝渠含辛如苦橫渡侯白堠樓滑鸠慧根豁啷簡憲蛟鳄激将法吉良靜園谲委匮绌剌子馬蜩蜢虱明姿南北軍囊膪泥融覺疈事前所未知清心寡欲懃懃球藝起心齊臻臻勝地生口收梢私曆夙興昧旦貪癡鐵鹿土桴王鳣韋人猥衆箱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