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惡的意思、本惡的詳細解釋
本惡的解釋
(1).舊惡。《公羊傳·僖公十年》:“ 桓公 之享國也長,美見乎天下,故不為之諱本惡也; 文公 之享國也短,美未見乎天下,故為之諱本惡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公羊之非》:“享國長,故不為之諱本惡;享國短,故為之諱本惡:聖人不若是之齷齪也。”
(2).謂本性惡劣。《禮記·王制》“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以權之” 唐 孔穎達 疏:“凡犯罪之人,或子為父隱,臣為國諱,而非其本惡。故聽訟者,本其宿情,立其恩義,為平量之恕。”
詞語分解
- 本的解釋 本 ě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 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 草的莖,樹的幹:草本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 原來:本來。本領。
- 惡的解釋 惡 è 不好:惡感。惡果。惡劣。惡名。丑惡。 兇狠:惡霸。惡棍。險惡。兇惡。 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惡貫滿盈。 好美愛善 惡 ù 讨厭,憎恨,與“好(刼 )”相對:可惡。厭惡。好(刼 )惡。 好美愛
網絡擴展解釋
“本惡”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兩層核心含義,可從不同角度理解:
一、舊惡(曆史或過往的惡行)
- 定義
指過去曾犯下的過錯或惡行,強調對既往行為的追溯。
- 例如《公羊傳·僖公十年》提到“不為之諱本惡”,意為不因時間流逝而掩蓋君主過往的錯誤。
二、本性惡劣(人性本質的惡)
- 定義
認為人的天性是惡的,即“性惡論”的哲學觀點,與“性本善”相對。
- 如唐代孔穎達在《禮記》注疏中指出,某些犯罪行為雖被掩飾,但根源在于“本惡”(本性之惡)。
- 哲學背景
荀子主張“人性本惡”,認為人天生有自私、貪婪等傾向,需通過後天教化約束。韓非子進一步提出法治思想,強調對人性惡的遏制。
使用提示
- 文學語境: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哲學讨論,如“美未見乎天下,故諱本惡”(《公羊傳》)。
- 現代應用:多用于學術或比喻性表達,例如“考驗人性本善還是本惡”。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本惡(běn è)的意思
本惡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内心的惡念”或“固有的邪惡本性”,表示一個人内在的不良思想或品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本惡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本”和“惡”,本字的部首是“木”,惡字的部首是“心”。筆畫分别是“本”(5畫)和“惡”(8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本惡一詞源自《論語·為政篇》中的“毋以惡小而為之,毋以善小而不為”一句。繁體寫法為「本惡」,在繁體字中,本字的下方多了一個“業”字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本惡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本字的古寫形式為“末”,惡字的古寫形式為“悪”。
例句
他内心的本惡使他受誘惑而犯下了錯誤。
組詞
本性、惡念、本能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邪惡、惡行、罪惡
反義詞:善良、正直、仁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