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漏理的意思、漏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漏理的解釋

謂分神整治。《淮南子·道應訓》:“此言精神之越於外,智慮之蕩於内,則不能漏理其形也。” 高誘 注:“漏,補空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漏理”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漏理(拼音:lòu lǐ)指分神整治,即因注意力分散或精力不足導緻事務處理不周全。


二、字義分解

  1. 漏:
    • 本義為液體或氣體通過孔隙滲出(如“漏水”),引申為疏漏、遺漏(如“挂一漏萬”)。
  2. 理:
    • 原指“治玉”(加工玉石),後泛指治理、整理(如“管理”)。

三、出處與示例

該詞最早見于《淮南子·道應訓》:

“此言精神之越于外,智慮之蕩于内,則不能漏理其形也。”
——漢代高誘注解為:“漏,補空也。”
此處強調精神外散、思慮混亂時,難以妥善管理自身或事務。


四、現代使用

“漏理”在現代漢語中非常罕見,多用于古籍或學術讨論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漏理

漏理是一個詞形自洽的詞彙,由“漏”和“理”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漏”是由“氵”和“喾”組成的偏旁部首。“氵”表示水,而“喾”則是表示流動的意思。“漏”在字形上由三個橫的“喾”組成。

“理”是由“王”和“裡”兩個部分組成。“王”是表示王室,稱為國君。“裡”則是表示内部或中心。在字形上,“理”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王”,下面是“裡”。

來源

“漏理”最初出現在《易經》中。在《易經》中,“漏理”指的是宇宙中天地間秩序的錯亂或意外現象。後來,這個詞彙逐漸引申為指事物之間的差錯或錯誤。

繁體

繁體字中,“漏理”保持着與簡體字相同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漏理”寫作“漏曆”。這個寫法與現代簡化字有所不同,但仍保留了“漏”和“理”的基本形狀。

例句

1. 他的論點沒有充分證據,充滿了漏理之處。

2. 做事要認真仔細,以免出現漏理的情況。

組詞

漏洞、理論、理智、理由、原理、修理

近義詞

疏忽、錯誤、失誤、疏漏、差錯

反義詞

正确、準确、無誤、完美、精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