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urteous reception; treat with courtesy] 以礼相待
受到礼遇
以礼相待。《后汉书·礼仪志上》:“明日皆诣闕谢恩,以见礼遇,大尊显故也。”《三国志·吴志·薛莹传》:“礼遇兼加,惟渥惟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綺 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戚同文 ﹞好为诗,有《孟诸集》, 杨侍读 徽之 守 南都 ,召至郡斋,礼遇益厚,唱和不絶。”
礼遇
一、基本释义
“礼遇”指以尊敬、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包含礼节性的尊重与实际的优待措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以礼相待;尊敬有礼地对待”,强调行为中体现的文明修养与社会规范。
二、词源与结构
该词由“礼”(礼仪、规范)与“遇”(对待、相处)复合构成,最早见于《后汉书·礼仪志》,指古代宾主相见时的规范仪节。《汉语大词典》进一步阐释其核心为“依礼制而待”,即通过符合社会规范的言行表达尊重。
三、近义与反义
四、典型用法
五、文化内涵
“礼遇”是儒家“礼”文化的实践延伸。《礼记·曲礼》强调“礼尚往来”,其本质是通过规范行为维系社会和谐,至今仍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中国礼仪文化通史》)。
参考来源:
“礼遇”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ǐ yù,核心含义是以礼相待,指用尊敬的态度或优厚的礼节对待他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多用于正式场合,如外交、商务接待等,强调通过礼仪体现尊重。例如:“国际会议中,主办方对各国代表均以礼遇相待。”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参考《汉典》或《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
挨户阿塔卡马沙漠荜辂采斫昌蒲趁行淳良楚岫秦云大祫典守吊桥雕蔚杜门絶迹二系翻把犯鳞頫视高说巩卫乖丧归本过街老鼠黑濛濛和衷共济红样葫芦依样嘉会俭不中礼娇嚬假相国倦世绝倒昆火老疾老幺鳞册漏尽卖乱髦儿戏子彷徨偏褊剖验穷辟裙衫然膏热传导三从四德三交两句言三章法守己宿霭倘然亭渟托胎虫未遽央文成履五黄下劣贤达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