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銘的意思、鼎銘的詳細解釋
鼎銘的解釋
鼎上鑄刻的銘文。《左傳·昭公七年》:“故其鼎銘雲:‘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餘敢侮。饘於是,鬻於是,以餬餘口。’” 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察與二子有故遠喜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上将盈邊鄙,元勳溢鼎銘。” 明 張鳳翼 《灌園記·王蠋論谏》:“要知滿損歡欹器,欲識盈虧誦鼎銘。”
詞語分解
- 鼎的解釋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鍋:鼎罐。鼎鍋。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征:鼎彜。九鼎。定鼎。問鼎。鼎祚(******)。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對峙
- 銘的解釋 銘 (銘) í 鑄、刻或寫在器物上記述生平、事迹或警誡自己的文字:銘刻。銘文。銘志。墓志銘。座右銘。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紀念,永志不忘:銘記。銘心。銘骨。銘諸肺腑(喻永記)。 中國古代用于銘刻的文字逐
網絡擴展解釋
“鼎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和引申兩個層面理解:
-
字面含義
指古代青銅鼎上鑄刻的銘文。鼎作為祭祀禮器,象征權力與地位,銘文則用于記載功績或訓誡。例如《左傳·昭公七年》中記載的鼎銘内容:“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
-
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使用時,比喻美德或功績被後世銘記與傳頌。例如用于贊揚英雄人物、曆史先賢的貢獻,或形容具有深遠影響的事件。
-
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如《左傳》中記載的鼎銘内容,是研究先秦文化的重要資料。
- 人物紀念:如近現代人名“李鼎銘”(陝甘甯邊區副主席)、“梁鼎銘”(畫家)等,取“銘記功業”之意。
- 文學創作:常見于詩詞或碑文中,表達對功績的頌揚,如杜甫詩句“元勳溢鼎銘”。
-
相關争議
部分資料提到“鼎銘”在姓名學中的五行屬性(火金相克),但此類解釋缺乏普遍認可,建議謹慎參考。
“鼎銘”既指具體的器物銘文,也承載着文化傳承與精神象征的雙重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左傳》或青銅器銘文研究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鼎銘》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文辭或名言。現在來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筆畫:鼎(部首:鼎,筆畫:12)和銘(部首:金,筆畫:11)。
《鼎銘》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沒有太大的不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字形與現在有所不同。《鼎銘》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其原始意義。
下面是一個使用《鼎銘》的例句:他的講話給我留下了《鼎銘》的印象。
與《鼎銘》相關的組詞有:銘記、銘刻、銘心等。
與《鼎銘》相似意義的詞有:名言、箴言、格言等。
與《鼎銘》相反義的詞有:平庸、普通、無足輕重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