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馮贽 《雲仙雜記·粲花》:“ 李白 與人談論,皆成句讀,如春葩麗藻,粲于齒牙,時號 李白 粲花之論。”後以“麗藻春葩”比喻美妙的言談。 ********* 《紅燭·李白之死》:“如同這樣, 李白 那煎心烙肺的愁焰,也便燒得他那幻象底輪子急轉,轉出了滿牙齒上攢着的‘麗藻春葩’。”
“麗藻春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釋義
字面意為“華麗的辭藻,春天的花朵”,比喻美妙的言談或文章,尤其形容語言優美、富有文采的表達。
出處
源自唐代馮贽《雲仙雜記·粲花》中的記載:“李白與人談論,皆成句讀,如春葩麗藻,粲于齒牙,時號李白粲花之論。”原用于贊譽李白談吐如繁花般絢爛,辭藻華美。
結構與用法
引申意義
除形容言談外,也可擴展至文學創作,強調語言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常見于對詩詞、文章的贊美。
該成語以自然意象比喻語言之美,兼具文學性與評價功能,多用于褒揚他人談吐或文筆精湛。
《麗藻春葩》是一個成語,意為美麗的花朵和新鮮的花苞。它由四個字組成,拆分的部首分别為:麗、草、日、艹,其中部首艹為17筆,部首草為9筆,部首日為4筆,部首麗為6筆。
《麗藻春葩》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東坡志林》中的一句詩:“百卉含麗藻,萬花映春葩。”這是一幅描繪春天繁花盛開的景象的詩句。後來,人們将其中的“麗藻春葩”作為詞語使用,來形容美麗的花朵。
在繁體字中,可以将《麗藻春葩》寫作麗藻春葩。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對于《麗藻春葩》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更複雜一些,字形會有所差異,但意思和用法是一樣的。
以下是幾個例句,展示如何使用《麗藻春葩》:
一些與《麗藻春葩》相關的詞語包括:美麗的花朵、新鮮的花苞。
反義詞:凋零、枯萎。
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到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