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本的意思、六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本的解釋

古謂立身行事的六項根本:孝、哀、勇、能、嗣、力。 漢 劉向 《說苑·建本》:“ 孔子 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後為君子。立體有義矣,而孝為本;處喪有禮矣,而哀為本;戰陳有隊矣,而勇為本;治政有理矣,而能為本;居國有禮矣,而嗣為本;生才有時矣,而力為本。”《北史·隋炀帝紀》:“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興之以教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六本”作為漢語詞彙具有多重釋義。從古代典籍考據,《孔子家語·六本》記載其核心内涵為立身行事的六項根本準則:“行己有六本焉,本立然後為君子也”,具體指:

一曰立身以孝為本——《孝經》載“夫孝,德之本也”

二曰喪紀以哀為本——《禮記》言“喪禮,哀戚之至也”

三曰戰陣以勇為本——《左傳》述“戎,昭果毅以聽之之謂禮”

四曰治政以農為本——《管子》稱“粟者,王之本事也”

五曰居國以仁為本——《孟子》雲“仁者無敵于天下”

六曰生財以力為本——《漢書》載“力耕數耘,收獲如寇盜之至”

現代漢語詞典釋義延伸出兩種解釋維度:

  1. 基礎典籍:特指《孔子家語》第十五篇目,系統闡述儒家倫理體系的六個基礎要素(參考《辭源》修訂本)
  2. 行為準則:引申為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則,如《漢典》将其釋為“事物發展的基礎性要素”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第1748頁被收錄為複合詞,其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專指到泛化的特征。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校勘本及上海古籍出版社《諸子集成》均對“六本”的源流有詳細考辨。

網絡擴展解釋

“六本”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核心含義(主流解釋)

“六本”指古代立身行事的六項根本準則,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建本》引孔子言論:

  1. 孝:侍奉父母以孝為本;
  2. 哀:居喪守禮以哀為本;
  3. 勇:戰場作戰以勇為本;
  4. 能:治理政事以能力為本;
  5. 嗣:繼承國統以嫡嗣為本;
  6. 力:創造財富以勤力為本。

這一解釋在《漢典》《滬江詞典》等高權威來源中被明确記載,并被引用為儒家修身治國的重要理念。


二、延伸含義(需注意辨析)

部分資料(如、2)提到“六本”指六部經典著作,包括《易經》《書經》《詩經》《禮記》《周易》《春秋》。但此說法存在矛盾:


使用場景與辨析

建議參考權威古籍如《說苑》或工具書(如《漢典》)以确認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挨肩擦背辦不到半間半界八月黃變容改俗表面張力秉鈞當軸冰梨孛孛丁部落齒少氣銳蚩吻俦匹悰靈憚畏道奧大智大勇頂闆耳括子蜂鳥豐篠分式方程貴族皓雪黃甘甘将爺艱鮮堅直精厲錦囊妙計狷狂橛痿刊定練功旅窆滅除男兒兩膝有黃金褭褭檷木碰見軿阗破斧缺斨起舞曲躬戎翟腮紅三尺三媒六證撒手鐧山岸奢華勝遇深緻石泥水蜮肅柬拖磨文治武力相持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