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栗子的外刺苞。 宋 蘇轼 《次韻黃魯直戲贈》:“細看卷蠆尾,我家真栗蓬。”《醒世姻緣傳》第八四回:“新留的頭髮,通似六七月的栗蓬,顔色也合栗蓬一樣。”
“栗蓬”是一個漢語詞彙,指栗子的外刺苞,即包裹栗子果實的帶刺外殼。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栗蓬由“栗”(指栗樹或栗子)和“蓬”(指蓬松、帶刺的結構)組成,字面可理解為“栗子的蓬狀外殼”。其拼音為lì péng,注音為ㄌㄧˋ ㄆㄥˊ。
具體形态
栗蓬外層密布尖刺,成熟時會自然裂開,露出内部的栗子果實。這種結構既保護種子,也便于傳播。
古代文獻引用
膠東方言的特殊用法
在膠東地區(如萊陽),“栗蓬”有時直接代指闆栗樹或果實,但嚴格意義仍指帶刺外殼。
若需進一步了解栗樹分類或方言用法,可參考地方志(如《萊陽縣志》)或植物學資料。
栗蓬是一個漢字,由兩個部首組成:木和瞿。它的總筆畫數是11。
栗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栗蓬最早的意思是山草的果實,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栗子。後來,栗蓬這個詞逐漸演變出多個引申義,包括指蓬勃生長的植物、形容充滿朝氣和生命力等。
在繁體字中,“栗蓬”仍然保持着相同的意思和寫法。
栗蓬在古代的漢字寫法有一些變化。最早的形态是類似于“埙”的形狀,由于印刷技術的進步和部首的調整,栗蓬的寫法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樣子。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栗蓬這個詞:
1. 這顆栗蓬又大又甜。
2. 他的眼睛裡閃耀着栗蓬般的光芒。
栗蓬的一些組詞包括:栗蓬鸠(栗蓬鸠是一種樹鴿,又名栗子鸠)、柏栗蓬(柏栗蓬是能夠長在沙漠中的植物之一)、栗蓬風(栗蓬風是形容沙漠中飛揚的黃沙)等。
栗蓬的近義詞有:栗子、闆栗、馬栗等。
栗蓬的反義詞有:果核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