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違逆。 漢 桓寬 《鹽鐵論·剌複》:“是以鑿枘剌戾而不合,聲音泛越而不和。”
“剌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à lì,屬于書面用語,通常用于描述性情、言語或行為上的不合情理或違逆狀态。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違逆/乖違
指事物或行為相互抵觸、不協調。例如《鹽鐵論·剌複》中的例句:“是以鑿枘剌戾而不合,聲音泛越而不和”,以“鑿枘”(榫頭與卯眼)比喻兩者無法契合,引申為矛盾沖突。
形容性情或行為别扭
多用于描述人的秉性固執、言行不合常理,如“秉性剌戾”。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查閱《鹽鐵論》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剌戾是一個描述人性令人恐懼的詞語,常用來形容人的冷酷、殘忍和兇狠。
剌戾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刀和戈,總共有8畫。
剌戾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莊子·齊物論》中,用來形容人的邪惡、殘暴的本性。之後,剌戾逐漸成為一個常用的形容詞。
剌戾的繁體字為「剌戾」,沒有太大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剌戾的寫法稍有不同。刀部的字形為「刂」,戈部的字形為「戋」。
他的眼神剌戾而冷漠,讓人感到不寒而栗。
剌戾心性、剌戾面容、剌戾行徑、剌戾氣息。
兇惡、殘忍、狠毒。
仁慈、寬容、善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