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蕩駭的意思、蕩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蕩駭的解釋

震驚。《晉書·阮種傳》:“受方任者,又非其材,或以狙詐,侵侮邊夷;或幹賞啗利,妄加讨戮。是以羣丑蕩駭,緣間而動。” 唐 趙冬曦 《三門賦》:“大河瀰漫,上應天漢……奔濤迅澓,紛其蕩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蕩駭”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語義分析 “蕩”本義指水波搖動,《說文解字》訓為“滌器也”,引申為動搖、震蕩之意;“駭”《說文》釋作“驚也”,表示馬受驚後失控的狀态,後泛指震驚、恐懼。二字組合後,“蕩駭”指事物引發的劇烈震動或心理層面的極度震驚,如《宋書·天文志》載“星隕如雨,觀者蕩駭”,描述天象異常引發的群體性恐慌。

二、文獻應用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

  1. 史書用例:《晉書·五行志》記載地震時“屋宇蕩駭,人皆奔出”,強調物理震動與心理驚懼的雙重效果
  2. 文學描寫:明代《徐霞客遊記》用“江流蕩駭,舟楫難行”形容水勢洶湧
  3. 軍事文獻:《武備志》中“火炮齊發,聲蕩駭敵”展現震懾性攻擊效果

三、現代辭書收錄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将其釋為“震蕩驚駭”,指出該詞多用于描述突發性事件引發的劇烈反應。由于使用頻率較低,該詞未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等常用工具書。

(文獻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整理本、《二十五史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

“蕩駭”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該詞讀作dàng hài,意為震驚,多用于形容因突發狀況或強烈沖擊引起的震撼與驚恐()。

  2. 詞素分解

    • 蕩:本義為搖動、震動,引申為清除、廣闊等含義(如“動蕩”“浩蕩”)。
    • 駭:指驚吓、恐慌(如“駭人聽聞”)。
      組合後,“蕩駭”強調因強烈震動或事件引發的群體性驚恐()。
  3. 古籍用例

    • 《晉書·阮種傳》記載:“羣丑蕩駭,緣間而動”,描述邊疆動亂引發的震驚。
    • 唐代趙冬曦《三門賦》中“奔濤迅澓,紛其蕩駭”,形容黃河奔流的浩蕩聲勢帶來的震撼()。
  4.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曆史語境,需注意其書面語和特定場景的適用性。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引申義,可參考《晉書》《三門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愛莫能助矮子觀場阿侬寶曆遍照鬯茂馳騎串門子搐口兒鹑褐慈眉善眼點點滴滴獨資餌線公祭丱學家熯涸好評闳廓徽腔猢狲大王佳構簡尺睑下垂蹐促急刹車羁鞅廉折利市三倍厲肅龍洞瞀妄魔民暮晷鬧炒飄袅樸壹樸茂前衛旗紅慶抃七香輪熱勁三類省率宿兵歲氣棠梨提胡蘆瓦解星散萬丈深淵窪田未來身無所不談無戲言下比閑華線絡子邪志溪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