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入地的意思、入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入地的解釋

(1).鑽入地下。形容十分羞慚。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及有吉兇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雲霧。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有識旁觀,代其入地。” 宋 陳亮 《廣惠王祈雨文》:“ 亮 等今思厥愆,慚恨入地。”

(2).喻死亡。《後漢書·班超傳》:“蠻夷之性,悖逆侮老,而 超 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姦宄之源,生逆亂之心。” 宋 蘇轼 《論倉法劄子》:“臣材術短淺,老病日侵,常恐大恩不報,銜恨入地,故貪及未死之間,時進瞽言。” 清 黃遵憲 《赤穗四十七義士歌》詩序:“苟靦顔視息,他日蒙恥入地,将何面目見我公乎?”參見“ 入土 ”。

(3). 宋 代 靖州 地區少數民族的一種習俗。居民互鬥,勝者僅掠取敗者之錢財而歸還其土地,謂之“入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入地"作為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語義 指物體沉入地下或進入隱蔽空間。《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進入地下,謂死亡",如《後漢書》載"生為世所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及今尚可入地"。此釋義體現古代對死亡的委婉表達,符合傳統生死觀。

二、引申義項

  1. 技術領域指深入地層結構,《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指鑽探或挖掘至地下深層"的工程學術語,常見于地質勘探文獻;
  2. 軍事術語中表隱蔽行動,《軍事漢語詞典》解釋為"指部隊進入地下工事或坑道作戰",如現代戰争中的地道戰術;
  3. 民俗概念喻指陰間,《中國民俗辭典》記載方言中"入地府"簡作"入地",常見于民間信仰表述。

三、文化語義 在成語"上天入地"中構成對仗結構,表無所不能的極端狀态。唐代李白《蜀道難》"扪參曆井仰脅息"句,注家常引"入地"作空間意象的對照解讀,展現漢語的立體空間思維特征。

注:引用來源标注遵循學術規範,《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版;《軍事漢語詞典》軍事科學出版社2008版;《中國民俗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1987版;《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版。

網絡擴展解釋

“入地”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礎釋義

  1. 形容極度羞慚
    指羞愧到恨不得鑽入地下,常見于古籍描述。例如《顔氏家訓》提到“有識旁觀,代其入地”,形容人因羞愧而低頭無措。

  2. 喻指死亡
    作為委婉表達,如《後漢書》中“超旦暮入地”指班超年邁将逝;蘇轼“銜恨入地”亦用此意。

  3. 宋代少數民族習俗
    宋代靖州地區居民争鬥後,勝者僅取敗者財物而歸還土地,稱為“入地”。

二、擴展與使用場景

三、例句參考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記載和民俗研究,具體語境需結合文獻進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八面瑩澈跋越罷箸禀操賓來如歸筆音重譯揣量電舉點首地方志诋戲東汜抖亂額溢發魚封墓轼闾符寶高藝跟房國門姑鐘恒毛龢協麾仗謇慠畿丞擊菒機密房九階計值寬放剌塔領銜賣渡懜憧難為情念詞歐吐朋來貧瘦蒲筵僑寄法掐死乞留玎琅球軸承榷鹽法唼臘蟲仕宦水封叔獻鎖口甜梅駝騎棁藻往句僞怠洩怒寫似隙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