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強迫登上帝王之位。《晉書·石勒載記下》:“ 弘 大懼,讓位於 季龍 ……遂以 鹹和 七年逼立之,改年曰 延熙 。”《晉書·慕容寶載記》:“長上 段速骨 、 宋赤眉 因衆軍之憚役也,殺司空、 樂浪王 宙 ,逼立 高陽王 崇 。”《遼史·食貨志上》:“會 天祚 播遷, 耶律敵烈 逼立 梁王 雅裡 。”
(2).指山崖等像牆壁一樣陡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遊廬山日記》:“潭前峭壁亂聳,回互逼立,下瞰無底。”
“逼立”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指通過脅迫手段迫使某人登上皇位或權力高位。該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例如:
指山崖、岩石等像牆壁般直立的地形特征。例如:
(注:以上解釋綜合自查字典、晉書等文獻及徐霞客遊記的記載)
逼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逼迫立即行動或做出決定。它常用來形容情況緊迫或被迫采取行動的情況。
逼立的部首是辶,它由5個筆畫組成。
逼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它的使用早在《周易·乾卦》中就有出現。逼立這個詞在古代的含義與現在大緻相同,用來表示迫使或強迫立即行動。
逼立在繁體中的寫法是「逼立」,擁有和簡體一樣的意義和發音。
在古代,逼立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整體上來說,它的基本構造和現代寫法并沒有太大區别。
1. 情況危急,我們必須逼立行動。
2. 老闆催促我們完成任務,逼立得我們焦頭爛額。
逼迫、迫立、迫于、逼急、立即。
催促、強迫、迅速、急迫。
拖延、放慢、緩慢、遲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