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篱下的菊花。语本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 。”后用以为典实。 唐 刘长卿 《九日题蔡国公主楼》诗:“篱菊仍新吐,庭槐尚旧阴。” 唐 白居易 《履道新居》诗:“篱菊黄金合,窗筠緑玉稠。”
篱菊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学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篱菊字面指「篱笆下的菊花」,出自陶渊明《饮酒·其五》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意象通过晋代田园诗人的创作成为中国文学经典符号,常见于唐代诗词,如刘长卿《九日题蔡国公主楼》中「篱菊仍新吐」的描写。
该词从具体物象发展为成语后,被赋予更抽象的意义,现代多用于形容「未被发现的才能」或「低调的德行」。这种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典型发展路径。
关于菊花的文化意象,可参考《中国花卉文化史》(网页未提供具体书名,此处为示例性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典故,推荐查阅《全唐诗》中刘长卿、白居易等唐代诗人的作品。
《篱菊》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篱”和“菊”。
拆分部首和笔画:
1. “篱”字的部首是“竹”,总计8画。
2. “菊”字的部首是“艹”,总计11画。
来源:
《篱菊》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常常用篱竹制作栅栏来围绕住自己的居所。而菊花则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具有美丽的花朵和丰富的花色。因此,人们用“篱菊”来比喻各种不同的事物或物体。
繁体:
在繁体字中,“篱菊”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篱菊”一词的字形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
1. 这幅画上绘制了一片篱菊,美丽动人。
2. 他们使用篱菊作为围墙来保护花园里的菊花。
组词:
凭篱、篱笆、菊花、菊展、菊石、菊韵等。
近义词:
花草、围墙、园艺、围篱等。
反义词:
白纸、空地、开放、散漫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