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瀝酒的意思、瀝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瀝酒的解釋

灑酒于地,表祝願或起誓。 唐 王建 《歲晚自感》詩:“瀝酒願從今日後,更逢三十度花開。”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 靖 ( 李靖 )知 虬髯 成功,歸告其妻,乃瀝酒東南賀焉。” 明 陶宗儀 《辍耕錄·釋怨結姻》:“具白前所仇事,瀝酒為誓,語酤兒曰:‘子識之,試用此警世間人。’” 清 毛祥麟 《對山馀墨·田臾傳》:“客大笑,掖 臾 起瀝酒言曰:‘公休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瀝酒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指将酒緩慢傾倒或過濾的動作,常用于古代祭祀、盟誓等莊重場合,強調酒液滴落或細流的狀态。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分解

    • “瀝”:本義為液體向下滴落或過濾。《說文解字》釋“瀝”為“浚也”,指淘洗、清除雜質,引申為液體緩慢流下(如“瀝水”“瀝血”)。
    • “酒”:指酒液,特指用于儀式的酒。

      合成詞“瀝酒”即通過傾倒或過濾使酒液呈細流狀流出的動作,隱含鄭重、潔淨之意。

  2. 文化語境中的用法

    多見于古籍記載的儀式場景:

    • 祭祀:向神位或祖先緩慢傾酒以示敬獻,如《三國演義》第五回:“(關羽)瀝酒設誓,焚香再拜。”
    • 盟誓:結盟時傾酒為信,象征誓言如酒流淌不可逆,如《水浒傳》第八十回:“衆好漢瀝酒對天,誓不相負。”
    • 祛穢:古人認為過濾酒液可去除雜質,體現儀式純潔性(參考《周禮》對祭祀用酒“五齊三酒”的記載)。
  3. 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明确“瀝酒”為“斟酒;傾酒”,特指“灑酒于地表示祭奠或立誓”(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
    • 《古代漢語詞典》:釋為“濾酒;斟酒”,強調其動作性與禮儀屬性(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典籍例證: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載:“(孫策)瀝酒共盟,誓為婚姻。”此處“瀝酒”即盟誓時傾酒為信的儀式行為。

結論:

“瀝酒”是兼具動作性與禮儀性的漢語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傾注/過濾酒液”的本義及“祭祀、盟誓”的文化語境理解,體現了古代禮制中對酒儀程式的規範化要求。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4. 《三國演義》《水浒傳》原著文本
  5. 《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瀝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曆史文獻中有不同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基本含義

  1. 灑酒表祝願或起誓
    這是最常見的解釋,指将酒灑在地上以表達祝願、祈禱或立誓。例如唐代王建《歲晚自感》中“瀝酒願從今日後”,以及《三國演義》第四回“操瀝酒設誓”,均體現了這一用途。

  2. 形容酒量極少(較少見)
    部分詞典提到“瀝酒”可表示“将酒滴下,形容酒量極少”,但這一釋義在古籍中的用例較少。


二、詳細解釋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兩種釋義的差異可能與文獻來源和時代演變有關。建議優先采用“灑酒表祝願或起誓”這一含義,因其在詩詞、小說及曆史記載中用例更廣泛,且權威性較高的網頁(如滬江詞典)也側重此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安強不知所出餐飲層标超編朝前夕惕逞妙襯手遲疑不決心塞袋鼠悼文東竄西跳東郊端門獨筍牛發科打趣放足覆音傅重搞定桧宅過更股戰紅五月活溜膠柱調瑟競渡船進賢退奸巨功锒铛荖濃溪老糟頭泠人飂叔龍飛鳳翥魯戈揮日木鹞難說排蹙乾冷千手觀音錢席栖雲趨營三倒班僧正沈燃深揖是末束燎夙聞藤黃童昏推盡文織吾仗相思草嫌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