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泛指官員的冠服和車乘。冠,禮帽;蓋,車蓋。《史記·魏公子列傳》:“ 平原君 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 。” 南朝 梁 沉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自顧雖悴薄,冠蓋曜城隅。”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書劍 洛陽 城,決峥嶸一朝冠蓋 長安 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女6*奴數輩,捧一麗人出,僕從煊赫,冠蓋甚都。”
(2).指仕宦,貴官。 漢 班固 《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二:“冠蓋滿京華,斯人獨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謝絶了這些冠蓋,他雖是小官,也懶和他相見。” 葉楚伧 《陶然亭》詩:“瘡痍滿 京 洛 ,冠蓋自翩翩。”
(3).特指使者。《後漢書·章帝紀》:“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韻》:“開夷逾 漢武 ,平叛跨 周宣 。冠蓋通窮域,車書過古埏。” 陳毅 《感事》詩:“國慶十五周,萬國冠蓋來。”
(4).猶冠族。官宦之家。《後漢書·酷吏傳·陽球》:“ 陽球 字 方正 , 漁陽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蓋。” 宋 王谠 《唐語林·豪爽》:“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遂于賓榻中,選士嫁之。”
(5).象帽子樣蓋着。 晉 葛洪 《抱樸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冠蓋漢語 快速查詢。
“冠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字面含義
指古代官員的冠冕(禮帽)和車蓋(車上的傘蓋),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例如“冠蓋相望”形容官員往來頻繁,“冠蓋雲集”則描繪衆多權貴聚集的場景。
引申含義
可通過漢典()或查字典()進一步查閱古籍例句及詳細解析。
《冠蓋》一詞是漢語詞彙,形容權威或高高在上的人物,比喻有統治權力的人。
《冠蓋》的部首是“冖”和“頁”,部首是字的部分,類似于字的頭部。《冠蓋》共有12個筆畫。
《冠蓋》一詞來源于古代官員穿戴的頭飾,冠指的是帽子,蓋指的是帽子上的覆蓋物。在古代社會,頭戴冠蓋的人往往是有權有勢的官員,因此,後來人們将冠蓋與權威地位聯繫在一起,形容高高在上的人物。
繁體字“冠”和“蓋”與簡體字寫法相同,沒有差異。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冠蓋》一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相同。
1. 他一直戴着那頂冠蓋,顯得威風凜凜。
2. 那位領導的話語,就像一道冠蓋壓在我們心頭。
1. 冠軍:指在競賽中獲得第一名的人或團體。
2. 蓋頭:指帽子。
3. 冠禮:指古代禮儀中,男子成年時所進行的戴冠儀式。
1. 一方霸主
2. 權威人士
3. 高高在上的人
1. 平民百姓
2. 勢單力薄的人
3. 底層民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