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末 韓山童 、 劉福通 等利用宗教形式組織的農民起義武裝。以紅巾為號,時皆謂之“紅軍”。因其燒香拜佛,亦稱“ 香軍 ”。參閱《明史·韓林兒傳》。
香軍,又稱“紅巾軍”,是中國元朝末年由白蓮教徒發動的農民起義軍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名稱來源與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香軍”特指元順帝時期(14世紀中葉)以韓山童、劉福通等人領導的白蓮教起義武裝。該名稱直接源于起義軍以焚香聚衆、傳播教義的特點:“香”指宗教儀式中的焚香活動,“軍”即軍事組織。因成員頭裹紅巾為标識,故史書多稱“紅巾軍”[1][2]。
二、曆史背景與宗教淵源
白蓮教融合佛教彌勒信仰與明教教義,主張“彌勒下生,明王出世”。起義軍通過焚香儀式凝聚信衆,宣稱“天下當大亂,彌勒佛下生”,以宗教號召反抗元朝統治。韓山童更自稱“明王”,其子韓林兒被擁立為“小明王”,形成政教合一的軍事體系[3][4]。
三、文化影響與詞義演變
“香軍”一詞在《元史》《明實錄》等正史中均有記載,如《元史·順帝紀》載:“颍州妖人劉福通為亂,以紅巾為號,稱香軍。”明清小說(如《英烈傳》)延續此稱謂,使其成為元末農民戰争的代名詞。現代漢語中屬曆史專有名詞,僅用于指代該特定起義軍[5]。
權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香軍”詞條.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楊讷. 《元代白蓮教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78-82.
[3] 中國曆史大辭典·明史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5: “紅巾軍起義”條目.
[4] 《劍橋中國史·遼西夏金元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 第7章第4節.
[5] 陳高華. 元末農民戰争稱呼問題考辨. 《曆史研究》, 1985(4): 61-73.
“香軍”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指元末農民起義武裝,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差異:
起源與性質
香軍是元朝末年由韓山童、劉福通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他們以紅巾為标志,被稱為“紅軍”,同時因信仰白蓮教、燒香拜佛的宗教活動特點,得名“香軍”。
曆史記載
據《明史·韓林兒傳》記載,這支起義軍是紅巾軍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宗教形式組織民衆反抗元朝統治,具有鮮明的民間信仰色彩。
成語引申(需謹慎參考)
部分資料提到“香軍”可代指戰場上英勇的軍隊,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曆史依據,可能與詞語的字面聯想有關。
人名含義
現代語境中,“香軍”也作為姓名使用,其中“香”象征美好、受歡迎,“軍”代表軍事或集體,整體寓意積極向上。
推薦以曆史解釋為準:香軍特指元末宗教色彩濃厚的農民起義武裝,與紅巾軍密切相關。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明史》等權威史籍或相關學術研究。
百爪撓心並軌騬豬刺傷茨宇道庿燈灺點看趕不及格針廣澤王關預軌模鼓誘紅緑燈宦迹歡笑會派阍閥裌襖箋述膠附計過緝拏進領汲善狷直舉族看板娘淚花龍鬼蛇神絡絲迷團南窗瓯駱佩玖配人棚帳遷代青瑣親獻麴部柔腸百轉鋭挫望絶弱志三緯山珍海錯蜀刀樹薯算錯塘卒痛苦拖長拖垮武闱香洞想兒閑約約宵晨骁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