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烈火的意思、烈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烈火的解釋

[raging flames] 猛烈的火

烈火越燒越旺

詳細解釋

(1).引火;縱火。 漢 揚雄 《羽獵賦》:“舉熢烈火,轡者施技。”《文選·陳琳<檄吳将校部曲文>》:“秉鉞鷹揚,順風烈火。” 呂延濟 注:“如順風縱其盛火。”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記》:“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

(2).猛烈的火。《韓詩外傳》卷三:“抱羽毛而赴烈火,入則燋也。” 唐 杜甫 《入衡州》詩:“烈火發中夜,高煙焦上蒼。” 峻青 《秋色賦·女英雄孫玉敏一》:“海風猛卷着烈火,村莊在燃燒。”

(3).比喻鮮紅色。 唐 唐彥謙 《绯桃》詩:“短牆荒圃四無鄰,烈火緋桃照地春。”

(4).比喻聲勢大而情緒激烈的群衆性行動或運動。《新華月報》1965年第6期:“人民革命的烈火是撲滅不了的。”《人民日報》1967.11.6:“十月革命的熊熊烈火已經在整個地球上燃燒起來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烈火,漢語詞彙,指猛烈燃燒的火焰,其釋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解釋,烈火指"猛烈燃燒的火",具有溫度高、破壞力強的物理特性。該詞常與"真金""幹柴"等意象搭配,構成"真金不怕火煉""幹柴烈火"等固定表達。

二、引申義項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擴展其内涵:

  1. 象征熾熱情感:如"革命烈火""愛情似烈火",喻指強烈而不可抑制的精神狀态
  2. 代表嚴峻考驗:古語"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中,喻指檢驗事物本質的極端環境
  3. 描述危險境況:軍事術語"穿越火線"常以"穿越烈火"形容戰場險境

三、文化内涵 《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2020修訂版)指出,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常承載雙重象征: • 積極層面:代表光明與淨化,如鳳凰涅槃需經曆烈火重生 • 消極層面:警示災禍與毀滅,如《尚書》載"若火之燎于原"

四、實際用例 現代漢語語料庫顯示,該詞在新聞标題中的高頻搭配包括:

網絡擴展解釋

“烈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及比喻兩個層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二、比喻意義

  1. 熾熱的情感或行動
    比喻強烈的情感(如熱情、憤怒)或激烈的行為。例如:“他對事業的熱情如烈火般燃燒”()。
  2. 激烈的沖突或運動
    可代指聲勢浩大的群衆性活動,如“鬥争的烈火”形容社會運動的激烈程度()。
  3. 鮮紅色的象征
    在文學中常以烈火比喻鮮亮的紅色,如“烈火般的晚霞”()。

三、詞源與文學出處


四、實際應用舉例


五、總結

“烈火”既是自然現象的具象描述,也被廣泛用于抽象表達,涵蓋情感、沖突、顔色等多重維度。其使用場景包括文學修辭、日常比喻及曆史典故,生動體現漢語的豐富表現力。

别人正在浏覽...

安歌不可勝道成雙作對城頭子路俦人傳書鴿出生率打道子戴氣疊踵犯床繁養蜚動飛棟風風雨雨風麗俸帖俯近高斷公德宮割狗彘不食汝餘規行矩步還服寒光亭侯波蔛榮夾窓賤取金價迥漢具數客人枯陳練習黎單籠禽檻獸墨衣内匮濃腴鋪舒戚繼光清偃青油幕啟谒驅衛榮潤茹黃燒錢烈紙衰陋似漆如膠損害停電衛魚窩匪羨愛鄉路像片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