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冷的冬天。舊題 漢 蘇武 《古詩》之四:“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唐 韓愈 《贈張籍》詩:“喜氣排寒冬,逼耳鳴睍睆。” 葉聖陶 《登賜兒山》:“水洞裡泉水下滴,積在洞底,據說有兩公尺深,寒冬也不凍結。”
寒冬,指寒冷的冬季,特指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期。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季節概念
指冬季最寒冷的階段,常與“嚴冬”同義。例如:“寒冬時節,萬物蟄伏。”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9年,第519頁(參見紙質版)。
氣候特征
強調低溫、風雪等極端天氣,如“寒冬臘月”“數九寒冬”。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12卷,第1103頁(參見紙質版)。
象征艱難處境
比喻經濟蕭條、人生低谷等。如:“企業經曆資本寒冬。”
文學用例:魯迅《野草·雪》:“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注:此處通過雪景隱喻社會寒冬)。
詩詞中的意境
古典詩詞常以寒冬烘托孤寂或堅韌,如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來源:《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整理版(參見紙質版)。
因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無官方線上版本,建議參考:
通過結合經典文獻與權威工具書釋義,可确保内容符合原則,提升信息可信度。
“寒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寒冬(拼音:hán dōng)指寒冷的冬天,特指冬季中氣溫極低、天氣嚴寒的時期。例如:“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古詩)。
在法語等外語中,“寒冬”可譯為“hiver rigoureux”,強調冬季的嚴酷性。
悲涼便音藨草餅乾亳丘子闡繹觸目楚弄恩官飯盒浮光略影甘溜鞲緤歸诒鼓造間不容砺講師膠輪羁官棘庭居裡開迳抗捐看親浪栧兩半球良久黎庶塗炭亂了營蘆萉馬騣靡靡目眦尼媪溺器拟正歐元牌面青羅奇擎起柁勸賞軟剌答三桑掃箒星生米做成熟飯酸子氣鐵則退夥蚊帱文山會海文武士窩心氣物方無課無可争辯烏柿縣鹑仙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