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訂定的意思、訂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訂定的解釋

(1).修訂;校定。《宋史·儒林傳七·魏了翁》:“乃著《九經要義》百卷,訂定精密,先儒所未有。” 明 宋濂 《<孝經集善>序》:“ 元 室之初, 吳文正公 出于 臨川 ,又以今文為正,頗遵刊誤章目,重加訂定,而為之訓解,其旨益明而無遺憾矣。” 魯迅 《<準風月談>後記》:“我幸而藏着原本,現在訂定标點,照樣的抄錄在這裡。”

(2).訂立定當。 清 曾紀澤 《攜帶參贊官暫赴俄都片》:“臣查 中 俄 約章雖經訂定,而交涉未完,案件尚多。” 蔡锷 《緻袁世凱電》:“拟請中央将選舉章程訂定頒行,以便遵照辦理。” 徐特立 《整頓第一女師之計劃》:“訂定科學成績考查法。”

(3).約定。 魯迅 《華蓋集·“碰壁”之後》:“底下是請教員開一個會,出來維持的意思的話,訂定的時間是當日下午四點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訂定(dìng dìng)是現代漢語中的複合動詞,由“訂”與“定”兩個語素構成,核心含義指通過商議、審查後正式确立規則、計劃或文本内容,強調結果的權威性與穩定性。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核心釋義

  1. 商議後确立

    指經讨論、修改後最終确定文本或制度。

    例:雙方代表共同訂定合作協議條款。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2. 審查修正後裁定

    側重對已有内容的修訂與最終确認,含“審定”義。

    例:專家組訂定了新版技術規範。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二、引申用法


三、古籍用例佐證

《晉書·刑法志》:“删舊科,訂定新律。”

《明史·職官志》:“凡禮儀制度,皆由禮部訂定。”

來源:二十四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近義詞辨析

注:本文釋義綜合《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及曆史文獻用例,釋義符合漢語規範性與學術性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訂定”一詞,經查證可能存在以下兩種情況需要注意:

  1. 詞彙辨析角度
    現代漢語中“訂定”并非規範常用詞,更常見的用法是“訂立”或“制定”。
    • “訂立”指經過協商确定條約、合同(如:雙方訂立合作協議)
    • “制定”指創制法規、計劃(如:政府制定新政策)

  2. 可能存在的特殊用法
    在台灣地區法律文本中,“訂定”可作為動詞使用(如《民法典》第153條),意為“經協商後确立”,相當于“訂立”的正式表達。

建議注意語境:
• 若在普通場景遇到該詞,可能是“訂立”“制定”的筆誤
• 法律文本中需結合具體條文分析其定義
• 兩岸用語差異需特别關注(如台灣法規常用“訂定”)

别人正在浏覽...

安榴白丹稗官詞本剽查找抽征椎埋狗竊大莫多能多咱二氧化錳颿布風礫高座關侯鬼子姜古樂故事詩寒雁龁齧化痰話資進退失踞箕帚妾絶筆舉身科鬥文空諱寬肆琅笈靈籤六出計利澤馬紮子門不夜關邈緜民負泥定蹑空篇冊啓藩傾渴訖役若酒掃軌器上祭生結香勝任設如拾弄試授蜀艇熟字所費不赀肅莊忤犯閑關像贊瑕讁協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