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對的意思、婚對的詳細解釋
婚對的解釋
婚配。《晉書·衛瓘傳》:“ 武帝 敕 瓘 第四子 宣 尚 繁昌公主 , 瓘 自以諸生之胄,婚對微素,抗表固辭,不許。”《南齊書·劉瓛傳》:“﹝ 劉瓛 ﹞年四十餘,未有婚對。”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五:“女已長,婚對當及時,不宜緩也。”
詞語分解
- 婚的解釋 婚 ū 男女結為夫婦:結婚。新婚。已婚。婚姻。婚約。婚禮。婚變。婚娶。婚外戀。離婚。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 對的解釋 對 (對) ì 答,答話,回答: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朝着:對酒當歌。 處于相反方向的:對面。 跟,和:對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對立。對流。對接。對稱(坣 )。對峙。 說明事物的關系:對于。
專業解析
“婚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婚姻中的配偶關系或締結婚姻的行為。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本義:配偶;婚姻對象
- 指婚姻關系中的另一方,即丈夫或妻子。例如:“擇一良善之家為婚對。”(選擇一戶善良人家作為婚姻對象。)
- 強調婚姻雙方的身份和關系。此義項直接點明“婚對”指代婚姻中的伴侶。
-
引申義:締結婚姻;匹配成婚
- 指男女雙方結成婚姻關系的行為或過程。例如:“兩家門當戶對,遂成婚對。”(兩家社會地位相當,于是結為婚姻。)
- 此義項側重于婚姻的建立和匹配過程,常與“門當戶對”等觀念相聯繫,強調雙方在門第、地位等方面的相稱性。
- 在古代文獻中,此用法更為常見,常指為子女選擇配偶、定親或結婚。
用法特征:
- 書面語色彩: “婚對”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帶有較濃的書面語色彩和一定的古雅意味,多見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作品或特定語境(如強調門第匹配時)。
- 側重匹配: 該詞隱含了對婚姻雙方條件是否相稱、匹配的關注。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該詞典是中國規模最大、最權威的漢語語文辭書之一,由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編纂,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其對“婚對”的釋義明确包含上述“配偶”和“締結婚姻”兩個核心義項(具體頁碼略)。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是規範現代漢語詞彙使用的最權威詞典之一。其對“婚對”的釋義雖可能較《漢語大詞典》簡略,但同樣會收錄其作為“配偶”或“婚配”的含義(具體頁碼略)。
- 古籍用例(佐證釋義): 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文度為桓公長史時,桓為兒求王女,王許咨藍田。既還,藍田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著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藍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惡見,文度已複癡,畏桓溫面?兵,那可嫁女與之!’文度還報雲:‘下官家中先得婚對。’”(此處“婚對”指已定的婚約或配偶)。又如《晉書·王獻之傳》:“(郗昙)女道茂,亦工書,後為獻之妻……獻之遇疾,家人為上章,道家法應首過,問其有何得失。對曰:‘不覺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獻之前妻,郗昙女也。俄而卒于官。安僖皇後立,以後父追贈太宰。子嗣之,尚新安愍公主,無子。嗣之弟肅之,……子恢之,……子獻之,……少有盛名,而高邁不羁,雖閑居終日,容止不怠,風流為一時之冠。……初娶郗昙女,名道茂,後離婚。尚新安愍公主,無子。”(其中“離婚”即指解除與郗道茂的“婚對”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婚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指婚配、結親,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婚對(hūn duì)指男女雙方通過婚姻結為親屬關系,即“婚配”或“結親”。例如:
- 《晉書·衛瓘傳》提到,衛瓘因家族地位低微,認為與公主婚配不合適(“婚對微素,抗表固辭”)。
- 《南齊書·劉瓛傳》記載劉瓛“年四十餘,未有婚對”,即四十多歲仍未成婚。
2.語境與用法
-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婚姻的匹配性和禮儀性,如宋代《睽車志》中“婚對當及時”。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可能作為書面語出現。
3.相關成語與擴展
- 與“婚對”相關的成語包括“男婚女嫁”“新婚燕爾”等,均圍繞婚姻主題。
- 需注意:古代“婚對”更注重家族門第和社會地位,與現代自由婚戀觀念不同。
“婚對”是古代對婚姻締結的正式表述,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其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南齊書》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哀哭暴客别氣不遷骖服朝賀酲煩城頭子路穿穴垂柳蹴讨登翼肥城撫戍高頭大馬孤怯寒谷寒橐含笑九泉化淳麾戈毀害堿式碳酸銅焦唇幹舌交伐精楷錦綉九伯钜衍寇戰榄醬棱睜神旅力明刑弼教檸條拟物農會判自且苴旗婦曲棍球人命官司扇風點火事實書槅子束伍令歎怪騰辭天災地妖調和鼎鼐往化宛馬危第炜炜吳剛霧翳象舞小奶奶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