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遙遠險要。《拾遺記·周》附 南朝 梁 蕭绮 錄:“神智之所綏化,遐邇之所來服,靡不越嶽航海,交賮於遼險之路。”
“遼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該詞由“遼”和“險”組成,表示遙遠而險要的地理特征。其中“遼”指空間上的遙遠,“險”則強調地勢的險峻或難以通行。
出處與例句
最早見于南朝梁代蕭绮為《拾遺記·周》所作的注釋:“神智之所綏化,遐迩之所來服,靡不越嶽航海,交賮於遼險之路。”。此句描述人們跨越險阻、長途跋涉以表達臣服的情景。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描述自然環境的艱險,如險峻的山川或遙遠難達的路徑,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例如潘嶽《登虎牢山賦》提到“遼險”形容地勢的遙遠與險要。
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屬于古語詞彙,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險遠”“崎岖遙遠”等現代詞彙。
擴展參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遼”的構詞,可參考其衍生詞如“遼絕”(遠隔)、“遼空”(遼闊天空)等。
遼險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事物或情況具有危險和不安全的特性。它可以形容一種可能存在危險的境況,也可以用來描述某種計劃、行動或決策具有風險性。
遼險的拆分部首是辵/辶和心,并且由11個筆畫組成。
遼險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遼”有遠離、遙遠的意思,指事物距離較遠;“險”表示危險,指可能帶來危險或傷害的情況。合起來,遼險就表示感覺處于遠離安全的情況下,處境危險。
遼險的繁體字為遼險。
在古代漢字中,遼險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演變和變化,字體形态有所出入,但意思相同。
1. 這個地方深處的森林非常遼險,我們需要小心行動。
2. 我們的計劃非常遼險,但隻有冒這個險,我們才能獲得成功。
遼險沒有常見的組詞,它一般作為形容詞使用。
1. 危險:形容有潛在風險或可能引發傷害的情況。
2. 冒險:表示敢于接受風險并承擔後果。
安全:表示沒有危險或具有保護措施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