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远险要。《拾遗记·周》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神智之所绥化,遐邇之所来服,靡不越岳航海,交賮於辽险之路。”
“辽险”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该词由“辽”和“险”组成,表示遥远而险要的地理特征。其中“辽”指空间上的遥远,“险”则强调地势的险峻或难以通行。
出处与例句
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绮为《拾遗记·周》所作的注释:“神智之所绥化,遐迩之所来服,靡不越岳航海,交賮於辽险之路。”。此句描述人们跨越险阻、长途跋涉以表达臣服的情景。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描述自然环境的艰险,如险峻的山川或遥远难达的路径,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例如潘岳《登虎牢山赋》提到“辽险”形容地势的遥远与险要。
现代使用情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属于古语词汇,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替换为“险远”“崎岖遥远”等现代词汇。
扩展参考
若需进一步了解“辽”的构词,可参考其衍生词如“辽绝”(远隔)、“辽空”(辽阔天空)等。
辽险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事物或情况具有危险和不安全的特性。它可以形容一种可能存在危险的境况,也可以用来描述某种计划、行动或决策具有风险性。
辽险的拆分部首是辵/辶和心,并且由11个笔画组成。
辽险一词由两个字组成。其中,“辽”有远离、遥远的意思,指事物距离较远;“险”表示危险,指可能带来危险或伤害的情况。合起来,辽险就表示感觉处于远离安全的情况下,处境危险。
辽险的繁体字为遼險。
在古代汉字中,辽险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演变和变化,字体形态有所出入,但意思相同。
1. 这个地方深处的森林非常辽险,我们需要小心行动。
2. 我们的计划非常辽险,但只有冒这个险,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辽险没有常见的组词,它一般作为形容词使用。
1. 危险:形容有潜在风险或可能引发伤害的情况。
2. 冒险:表示敢于接受风险并承担后果。
安全:表示没有危险或具有保护措施的状态。
拔萃出羣白道白煮肸蝢逋薮步挽车沧海遗珠层出愁旅闯荡闯突丹居恶衣薄食方来沸涫風狂风品馚馧匮藏鬼功鬼屋孩气寒关鹤鸣化城互相迦沙疾路金盏菊刻志琅诵雷人理性买山隐孟姑姑猛犸门楔鸣弹宁子欧刀炮制萍泛强执青绿山水蛐蟺哥三曲手械説戒私说头角頽落突磨王魁隈伽微机四伏猥局未省无凭据险些下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