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蟲魚。指考據、訓诂之學。 明 高啟 《贈墨翁沉蒙泉》詩:“慚註魚豕箋蟲蝦,摩挲忽動揮灑興。” 明 徐渭 《壽馬先生七十》詩:“自笑傳經老 徐孺 ,猶将詩説注蟲蝦。”參見“ 蟲魚 ”。
“蟲蝦”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óng xiā,其含義與“蟲魚”相近,主要指代考據、訓诂之學,常用于古代文學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蟲蝦”比喻對古代文獻的考據、注釋和訓诂工作。這類學問通常涉及對文字、音韻、名物的細緻研究,因古代《爾雅》中有《釋蟲》《釋魚》等篇目,後人以“蟲魚”“蟲蝦”代指此類繁瑣的學術研究()。
語境與用法
與“蟲魚”的關系
“蟲蝦”可視為“蟲魚”的變體,二者均借代考據學,但“蟲蝦”更強調研究内容的細微和複雜,甚至帶有一絲貶義色彩()。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引用或例句,可參考相關文獻(如《贈墨翁沉蒙泉》《壽馬先生七十》等)。
《蟲蝦》是一個詞語,指的是昆蟲和甲殼動物,特别是指小型的昆蟲和甲殼動物,如螞蟻、蚯蚓、小龍蝦等。
《蟲蝦》的部首是虍(hū),共有7個筆畫。
《蟲蝦》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測與古代漢字的發展有關。在古代,人們喜歡将概念相近的動物組合在一起,用來表示一類生物。因此,蟲和蝦可能是通過這種方式結合在一起,表示小型的昆蟲和甲殼動物。
《蟲蝦》的繁體字是「蟲蝦」。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較大的變化,包括《蟲蝦》也有不同的寫法。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蟲蝦的寫法是「蟲蝦」,但在其他古籍中,也有使用「蟲蝦」以外的寫法。
1. 小朋友們在河邊捉了很多蟲蝦,玩得非常開心。
2. 這家餐館的特色菜是紅燒小龍蝦,味道非常鮮美。
3. 這個草地上有很多螞蟻,小心不要踩到。
衍生詞:蟲子、蝦子、水蟲、龍蝦
類似詞:昆蟲、甲殼類動物
相反詞:鳥類、哺乳動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