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海王星的意思、海王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海王星的解釋

[Neptune] 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第八顆,發現較晚,公轉周期為 1648 年,肉眼看不見,表面溫度近-200°C,其大氣主要由氫、甲烷組成,有兩顆衛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海王星是太陽系中一顆重要的冰态巨行星,其名稱和特征具有多重含義:

一、基本定義與命名

海王星是太陽系中由内向外的第八顆行星,屬于冰态巨行星類别。其名稱源于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普頓(Neptune),因大氣中的甲烷吸收紅光呈現藍色而得名。中文名由李善蘭等人在1859年翻譯《談天》時确定。

二、物理特征

  1. 體積與質量
    赤道半徑約24,788千米(地球的3.88倍),質量約為地球的17.1倍,密度僅為地球的30%。
  2. 軌道與運動
    公轉周期164.8年,自轉周期約16小時,自轉軸傾角28.32°,存在四季變化。
  3. 大氣與氣候
    大氣含氫、氦、甲烷,風速可達2400 km/h,擁有太陽系最快風暴系統(如大黑斑)。

三、内部結構

  1. 岩石内核
    核心溫度約5000–7000℃,壓力達360–700 GPa,由鐵、鎳和矽酸鹽組成。
  2. 冰地幔
    地幔由水、甲烷、氨等高壓冰構成,占行星大部分質量,其中“冰18”等離子态物質可導電并影響磁場。
  3. 大氣外層
    大氣層厚數千千米,占質量5%-10%,雲頂溫度-218℃。

四、特殊現象

五、其他含義

在占星學中,海王星象征幻想、靈性及潛意識,與藝術、直覺相關,但此解釋屬于文化衍生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海王星的磁場、探測曆史等細節,可參考、2、4、8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海王星的意思

海王星是一個名詞,指的是太陽系中的第八大行星。它的名稱源自于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普頓(Nep-tune),因此被稱為“海王之星”。海王星是一個冰巨星,擁有濃密的大氣層和漂亮的藍色外觀。

拆分部首和筆畫

海王星的部首是“水”部(氵),筆畫數為17畫。

來源

“海王星”一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天文訓》一書中,用來描述太陽系中的行星。後來,隨着對太陽系的探索和研究,這個名字被正式确定下來,并且用作海王星這個行星的名稱。

繁體

“海王星”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海王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對于“海王星”,它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是“海王星”。

例句

1. 研究人員使用望遠鏡觀測到了海王星的藍色大氣層。

2. 學生們在地理課上學習了有關海王星的知識。

組詞

海洋、王國、星空。

近義詞

尼普頓、海神。

反義詞

土星、火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