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密寡言”是一個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人不愛多說話,性格内斂深沉,不輕易表露情緒或想法。與“沉默寡言”含義相近,但更強調性格的沉穩和言語的克制。
源自《宋書·徐羨之傳》:“[羨之]沉密寡言,不以憂喜見色。”
描述徐羨之性格内斂,喜怒不形于色。
適用于形容性格内斂、不輕易表達情感的人,常見于文學或曆史人物描寫。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語境,可參考《宋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沉密寡言》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的性格沉靜而内斂,不輕易示人,言語寡言少語。
《沉密寡言》中的三個漢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沉(沉水旁,五筆編碼:30314):由三筆組成。
密(宀字旁,五筆編碼:44535):由十二筆組成。
寡(宀字旁,五筆編碼:44535):由十二筆組成。
《沉密寡言》的來源已無法考證,但在文化傳統中一直有使用。它是借用自《論語·陽貨》中的一句話:“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沉密寡言》的繁體字為「沈密寡言」。
古時候《沉密寡言》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下是古時候的寫法:
沉:冘氵勹冖刀(讀音:chen2)
密:宀子日心廠(讀音:mi4)
寡:宀子戈(讀音:gua3)
我認識一個人,他平時沉密寡言,但是非常聰明。
- 沉默寡言
- 沉思寡言
- 寡言少語
- 沉默寡言
- 内斂
- 高冷
- 開朗健談
- 外向
- 熱情大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