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管葛的意思、管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管葛的解釋

管仲 和 諸葛亮 的并稱。兩人皆古代名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殷淵源 在墓所幾十年,于時朝野以拟 管 葛 。” 劉孝标 注引《續晉陽秋》:“ 陳郡 殷浩 素有盛名,時論比之 管 葛 。” 唐 杜甫 《别張十三建封》詩:“君臣各有分, 管 葛 本時須。” 宋 陸遊 《自警》詩:“少年不自量,妄意慕 管 葛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管葛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由“管”和“葛”兩部分組成,分指中國古代兩位著名的政治家與軍事家:管仲與諸葛亮。該詞常用于比喻具有傑出治國才能或經世之才的人物,尤其在文學與曆史語境中作為賢相的典範代稱。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管”指管仲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輔佐齊桓公推行改革,提出“尊王攘夷”策略,使齊國成為春秋首霸。其治國思想強調經濟民生、軍事整頓與外交謀略,被後世視為能臣典範。

    來源:《史記·管晏列傳》記載其“通貨積財,富國強兵”。

  2. “葛”指諸葛亮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著稱,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推行屯田、法治、聯吳抗魏等政策,被尊為智慧與忠義的化身。

    來源:《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載其“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于将略”。

  3. 合用為“管葛”

    唐宋以降,文人常将二人并稱,喻指兼具治國才能與忠貞品格的傑出輔臣。如白居易《寄獻北都留守裴令公》詩:“管葛知時雨,文章備國風”,以管葛贊譽裴度的政治才能。


二、文學與曆史用例


三、現代釋義與使用場景

在現代漢語中,“管葛”屬書面語或典故詞,多見于曆史研究、文學評論及修辭比喻。例如:

“他素有管葛之才,在危機中力挽狂瀾。”

意指其具備如管仲、諸葛亮般的卓越治國能力。


四、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管葛”詞條,釋義為“管仲和諸葛亮的并稱,喻指有治國才能者”。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強調二人作為“名相”的象征意義,并列舉唐宋詩文用例。

  3.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分列管仲、諸葛亮生平,闡釋其政治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管葛”以兩位曆史名相為文化符號,凝練表達了中華傳統中對“濟世之才”的推崇,其核心内涵始終圍繞治國安邦的卓越能力與忠貞品格。

網絡擴展解釋

“管葛”是漢語中對曆史人物管仲和諸葛亮的并稱,兩人因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治國功績被後世視為賢相的典範。以下為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管葛”由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和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姓氏組合而成。該詞常用來代指具有傑出治國才能、能輔佐君主成就大業的賢臣。

2.曆史背景

3.文學引用

該并稱在古典文獻和詩詞中頻繁出現,例如:

4.象征意義

“管葛”不僅指具體人物,更成為“治國能臣”的象征,常用于贊頌具備政治智慧、謀略和忠誠品格的輔佐者。

該詞濃縮了古代對賢相的政治理想,既有曆史人物的具體指代,也承載了文學中的隱喻與評價功能。如需進一步了解兩位人物的具體事迹,可參考《史記·管晏列傳》和《三國志·諸葛亮傳》。

别人正在浏覽...

八窗玲珑碑頭駁換不足言查勘逴遠次布摧勒埭程滌卡帝王兒童走卒放生池俯鏡趕着戈矛獦牂戈磔鳏寡惸獨雇讬行己有恥憨跳豪牛黃耳寄書渙號虎窟龍潭虎落平川活期降奚谫然餞宴角氐稽疑揩铿麻紙棉毛衫木解骈首就逮憑河搶劫犯绮繪绮季祠寝衣起送傷挫石灰水失倫嘶韻縮首卷舌騰布彤廷鮀江文鹓無節竹香島相天獻馘獻台小生産媟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