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為官清廉而政績優異。《明史·循吏傳序》:“ 嘉 隆 以後,資格既重甲科,縣令多以廉卓被徵,梯取臺省,而 龔 黃 之治,或未之覯焉。”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癸未,舉天下廉卓十人,餘與 陳大樽 、 夏彜仲 諸君同被舉。”
“廉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ián zhuó,主要用于形容官員的品德與政績。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為官清廉且政績優異,強調官員在廉潔自律的同時具備卓越的治理能力。例如《明史·循吏傳序》中提到:“縣令多以廉卓被徵”,說明該詞常用于曆史文獻中對優秀官吏的褒獎。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可借用于評價官員或公職人員的清廉與能力兼具的特質,帶有古典褒義色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明史》《書影》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
《廉卓》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現代漢語中《廉》在拆分部首上為⻌(辵)+ ⻏(豕),共計11個筆畫;《卓》在拆分部首上為十(十)+ ⺆(乚),共計8個筆畫。
《廉卓》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漢語。在古代,《廉》古寫作仿佛,為了避免與“仿佛”混淆,後來改為“廉”。《卓》在古時以圖案圖像的方式表示,而非現代漢字的文字形式。
繁體字中的《廉卓》仍然保留了古代漢字的形态,沒有經過簡化處理。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廉卓》在古代以圖像的方式表示,具體形态難以準确描述。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廉卓》在古代寫法上與現代存在一定差異。
下面是一些使用《廉卓》的例句:
1. 他的品行廉卓,備受贊譽。
2. 他的作品品質卓越,廉潔真實。
《廉卓》作為一個詞語,也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1. 廉潔卓越
2. 清廉卓爾
3. 卓爾不群
4. 崇廉節用
《廉卓》的近義詞包括:
1. 品行高尚
2. 廉潔正直
3. 卓越傑出
4. 光明磊落
《廉卓》的反義詞包括:
1. 腐敗貪污
2. 不廉潔
3. 平庸無趣
4. 不正當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