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聲的意思、司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聲的解釋

負責聽察民情之官。《管子·七臣七主》:“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聲,四鄰不計,司聲不聽,則臣下恣行,而國權大傾。” 尹知章 注:“司聲之官,隨君所好,不為聽其理亂之音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司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明确記載。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司聲”指負責聽察民情的官職,由“司”(主持、管理)和“聲”(言語、民情)組合而成,強調通過傾聽民衆聲音來履行職責。例如《管子·七臣七主》中提到:“司聲不聽,則臣下恣行”,說明該官職對治理的重要性。

2.曆史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春秋時期《管子》,書中批評“芒主”(昏君)忽視司聲的職責,導緻官員腐敗、國家動蕩。漢代學者尹知章在注解中進一步解釋:“司聲之官,隨君所好,不為聽其理亂之音也”,暗含對君主偏好的批判。

3.結構與演變

4.應用場景

5.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詞”字的區别。盡管“詞”字構形中也含“司聲”(從言,司聲),但“詞”本義為言詞,與“司聲”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管子》原文或其他古籍中的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權威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司聲》這個詞的意思

《司聲》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掌管聲音的人或機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司聲》的部首是“口”,筆畫數是4畫。

來源

《司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宮廷和朝廷制度。在古代,皇帝有專門的聲樂和樂器部門,負責吟唱和演奏以及儀式中的音樂表演。這個部門被稱為《司聲》。

繁體

《司聲》的繁體字為「司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司聲」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的字形會隨着朝代和時期的變化而有所不同。

例句

他被任命為皇室的《司聲》,負責宴會和廟宇中的音樂演奏。

組詞

司聲官、司聲人、司聲部門

近義詞

樂官、聲樂家

反義詞

聽衆、觀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