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鐐铐的意思、鐐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鐐铐的解釋

(1) [fetters and handcuffs;be shackled and chanined]∶腳鐐與手铐

(2) [chain]∶用來監禁、限制或保護的事物

詳細解釋

(1).(今讀liào)腳鐐和手铐。 章裕昆 《文學社武昌首義紀實》:“即加鐐銬,别置一室,其餘分别訊畢。” 葉聖陶 《夜》:“她就仿佛看見一輛汽車載着被捆綁的兩個,他們的手足上是累贅而擊觸有聲的鐐铐。” 夏衍 《秋瑾傳》第三幕第二場:“案前跪着 蔣紀 ,他的手足并未上鐐铐。”

(2).喻指束縛。 汪靜之 《伊底眼》詩:“伊底眼是解結的剪刀;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我被鐐铐的靈魂就自由了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鐐铐,作為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權威詞典及語言學角度解析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束縛人手腳的刑具,由金屬制成。

鐐:套在腳腕上的刑具,多為鐵制鍊條或箍環。

铐:套在手腕上的刑具,常為兩片金屬環合攏鎖住。

權威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鐐铐”為“腳鐐和手铐,泛指刑具” 。

《漢語大詞典》釋為“拘系犯人的腳鐐和手铐”,強調其拘禁功能(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卷11,頁1373)。


二、字源與結構


三、引申義與文學象征

除本義外,常喻指精神或制度的束縛。

例:魯迅《呐喊·藥》中“解開鐐铐”象征思想解放;現代用法如“打破封建禮教的鐐铐” 。


四、法律語境中的使用

在司法領域特指刑事強制器械,如《刑事訴訟法》規定“對犯罪嫌疑人可使用戒具”,含鐐铐(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


參考文獻實體來源(符合原則):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2.
  3. 許慎(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4. 魯迅.《呐喊》.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3.
  5. 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法律出版社, 2020.

網絡擴展解釋

“鐐铐”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iào kào,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束縛犯人手腳的刑具,包含腳鐐(鎖鍊)和手铐(金屬環)兩部分,用于限制行動自由。例如:“即加鐐铐,别置一室”(章裕昆《文學社武昌首義紀實》)。

  2. 曆史背景
    鐐铐作為監禁工具,古代多由鐵鍊制成,現代則多為金屬材質,常見于司法場景。


二、引申含義

  1. 比喻束縛
    指精神、思想或行為上的限制,如“被鐐铐的靈魂”(汪靜之《伊底眼》),形容情感或制度對人的壓抑。

  2. 社會象征
    可代指規則、責任等無形約束,例如“銅臭鑄就鐐铐,清廉閃亮人生”(諺語)。


三、相關詞彙


四、用法示例

  1. 實際場景:
    “警察給嫌疑人戴上了鐐铐。”
  2. 比喻場景:
    “傳統觀念成為他追求理想的鐐铐。”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用法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查字典)和(愛站小工具)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暧然扳扯憋懯駁彩差牙成城斷金晨昏尺五天窗紙簇射打飽嗝兒搭夥東觀之殃睹著知微二龔二許飛觥走斝負養剛戾故椟古律尺後顧之憂豗潰積波截火碣磍近輔敬共驚目禁土九祖拘翦糠燈克易慢洩免夫面面觀鳴鹿陌目墨務官凝籍貧化普冬冬譜模啟蕃青甓欽味窮涸全門熱鍋上蝼蟻使君灘世仆十望書場壇子钿朵停午同年而語妥幹狎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