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鳴鹿的意思、鳴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鳴鹿的解釋

(1).語出《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毛 傳:“鹿得蓱,呦呦然鳴而相呼,懇誠發乎中。以興嘉樂賓客,當有懇誠相招呼以成禮也。”後因以“鳴鹿”喻禮賢求友。 唐 韓愈 《答張徹》詩:“蘋甘謝鳴鹿,罍滿慙罄缾。” 錢仲聯 集釋引 方成珪 箋正:“公詩意以國子生為嘉賓,而自謙言不能如《鹿鳴》之禮賢。” 明 夏完淳 《懷李舒章》詩之四:“鳴鹿求友聲,銜草在中野。”

(2).地名。在今 河南省 鹿邑縣 西。《左傳·成公十六年》:“ 知武子 佐下軍,以諸侯之師侵 陳 ,至於 鳴鹿 。遂侵 蔡 。” 楊伯峻 注:“ 鳴鹿 在今 河南省 鹿邑縣 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鳴鹿”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

一、核心含義(源自《詩經》)

  1. 禮賢求友的象征
    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毛傳注解認為,鹿群因覓得食物而發出真誠的鳴叫,以此比喻主人以懇切之心禮遇賢士或賓客。後世常用“鳴鹿”表達對人才的重視或交友的誠意,如唐代韓愈詩句“蘋甘謝鳴鹿”即用此典。

  2. 引申為宴會賓客
    在古文中,“鳴鹿”也代指宴請賢士的場景,強調主客間以誠相待的禮儀文化。

二、其他含義

  1. 地名
    指今河南省鹿邑縣西的“鳴鹿”,春秋時期曾為軍事要地(《左傳·成公十六年》記載諸侯聯軍侵陳至鳴鹿)。

  2. 感知敏銳的隱喻
    部分文獻(如《淮南子·人間訓》)提到“鹿鳴而百獸震”,以鹿鳴預示危險,比喻人能通過細微迹象洞察趨勢。但此解釋在其他典籍中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該詞需根據上下文區分使用場景,主流含義仍以《詩經》中的“禮賢”為主。若需更完整考據,可參考《毛詩注疏》或《左傳》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鳴鹿》的意思

《鳴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鳴”字的意思是鳥類或動物發出聲音,比如鳥鳴、鹿鳴等;而“鹿”字則指的是一種動物,它屬于哺乳動物門有蹄類,通常生活在森林或者叢林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鳴”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11個筆畫;而“鹿”字的部首是“⺈”,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鳴鹿》一詞的來源較為特殊,它最早見于《詩經·豳風·鳴鹿之求》。此詩描述了人們在尋覓野生鹿的同時,也尋找自己心靈的聆聽與啟迪。

至于繁體字形,可以用“鳴鹿”來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鳴鹿》一詞時,可能會有一些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例如,“鹿”字古時候有時會寫作“鹿”,但這種寫法已經很少使用了。

例句

1. 遠處傳來一陣清脆的鹿鳴聲。

2. 晨曦中,鳥兒的鳴叫與鹿群遠處的蹄聲交織在一起。

組詞

1. 鹿皮: 指鹿的皮毛。

2. 鹿茸: 指鹿角上的絨毛。

3. 鹿肉: 指鹿的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鳴鶴、鹿鳴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