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城斷金的意思、成城斷金的詳細解釋
成城斷金的解釋
謂萬衆一心,力量無比強大。 康有為 《公民自治篇》:“以四五萬萬人之衆,成城斷金,誰能禦之?”參見“ 成城 ”、“ 斷金 ”。
詞語分解
- 成城的解釋 .猶興邦。《詩·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謂團結得如城堡一樣堅固。《國語·周語下》:“故諺曰:‘衆心成城,衆口鑠金。’”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衆志未成城,癙憂實以癢。”《
- 斷金的解釋 同心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易;系辭上》詳細解釋語出《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孔穎達 疏:“金是堅固之物,能斷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後謂同心協力或情深義厚。《漢書·王莽傳上》:“
網絡擴展解釋
“成城斷金”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核心意義:指萬衆一心時,凝聚的力量堅不可摧,甚至能折斷金屬,形容團結協作的強大效果。
二、出處與構成
- 語源:
- “成城”出自《國語·周語下》:“衆心成城,衆口铄金”,強調衆人齊心可築起堅固的城牆。
- “斷金”源自《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比喻同心協力可産生巨大力量。
- 組合演變:兩典故合并後,成語“成城斷金”更突出集體團結的威力。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或定語,用于書面語。
- 示例:康有為曾引用:“以四五萬萬人之衆,成城斷金,誰能禦之?”(《公民自治篇》)。
四、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衆志成城、齊心協力。
- 反義詞:分崩離析、一盤散沙(需結合語境推斷)。
五、注意事項
- 部分解釋(如)提到該成語與《後漢書·董卓傳》相關,但此說法與其他權威來源矛盾,建議以《國語》《周易》出處為準。
總結來看,該成語通過曆史典故的融合,生動展現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適用于強調集體力量的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成城斷金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構築城牆強固堅實,抵禦外敵的攻擊。該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成、城、斷金。成的部首是戈,筆畫數為6;城的部首是土,筆畫數為6;斷金的部首是金,筆畫數為8。這個詞源于古代典故,古人常用金來比喻戰争中的強大財富和堅固的防禦工事。該詞也有繁體字形式,即「成城斷金」。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成字的寫法稍有差異,類似于「丞」的形狀。一個例句是:軍隊奮勇抵抗,最終成功成城斷金,保衛了家園。與成城斷金相關的組詞有:城頭、奮勇、抵抗;近義詞有:鋼鐵堡壘;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