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愎暴戾。《史記·伍子胥傳》:“ 尚 為人仁,呼必來。 員 為人剛戾忍訽,能成大事,彼見來之并禽,其勢必不來。”《三國志·魏志·程昱傳》:“ 昱 性剛戾,與人多忤。” 宋 沉遼 《東上閣門使康州刺史陶公傳》:“ 弼 亦疾甚,然蚤莫勞軍,視其良苦,意氣激揚,雖甚剛戾者,莫不感泣。” 清 葆光子 《物妖志·鄭彥榮婢》:“常有一男子,夜來同處,性頗剛戾。”
“剛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剛戾”形容人的性格剛愎暴戾,即倔強固執、蠻橫易怒的特性。其中“剛”指剛直不屈,“戾”則強調脾氣暴躁、行為乖張。
性格特征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曆史人物或文學形象,強調其難以相處、易引發沖突的特質。例如:
“雖甚剛戾者,莫不感泣”(宋·沈遼)。
“剛戾”一詞多含貶義,指代性格中兼具頑固與暴烈的雙重特質,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程度和表現。
剛戾(gāng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剛字的部首是刀,戾字的部首是戈。
剛:部首刀,總筆畫數是4。
戾:部首戈,總筆畫數是9。
剛戾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釋詞》中,意為剛直、剛猛、嚣勇。
剛戾的繁體字為「剛戾」。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剛戾字的部首刀在上方,戈在下方。相比現代漢字,古代字形更加繁複。
1. 他的性格剛戾、直爽,有時會得罪人。
2. 這種戾氣的作風會影響整個團隊的工作氛圍。
剛戾沒有構成其他詞語的組合方式。
剛戾的近義詞包括:剛直、剛烈、嚣張、強悍。
剛戾的反義詞包括:柔和、溫和、溫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