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剛戾的意思、剛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剛戾的解釋

剛愎暴戾。《史記·伍子胥傳》:“ 尚 為人仁,呼必來。 員 為人剛戾忍訽,能成大事,彼見來之并禽,其勢必不來。”《三國志·魏志·程昱傳》:“ 昱 性剛戾,與人多忤。” 宋 沉遼 《東上閣門使康州刺史陶公傳》:“ 弼 亦疾甚,然蚤莫勞軍,視其良苦,意氣激揚,雖甚剛戾者,莫不感泣。” 清 葆光子 《物妖志·鄭彥榮婢》:“常有一男子,夜來同處,性頗剛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剛戾”是漢語中描述性格特質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剛強而乖張暴戾”,多用于形容人固執強硬、難以調行為傾向。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釋義,該詞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性格剛硬且執拗

    指個體在處事或待人時表現出極度的強硬态度,缺乏變通性。《論語·陽貨》“惡勇而無禮者”的注解中,曆代學者常以“剛戾”類比此類性格,強調其違背禮法的特征。

  2. 行為暴烈且悖逆

    在《左傳》《史記》等典籍中,“剛戾”常與“自用”“專恣”等詞并用,例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評價胡亥“剛毅戾深,事皆決于法”,突顯其獨斷專行、手段嚴酷的特質。

從構詞法分析,“剛”本義為堅硬(《說文解字》:“剛,強斷也”),引申為意志堅定;“戾”原指犬從門戶下曲身而出(《說文解字》:“戾,曲也”),後演變為乖違、暴虐之意。二者結合後,詞義由中性漸趨貶義,成為描述負面性格的典型詞彙。

當代語言使用中,“剛戾”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評述,例如錢鐘書《圍城》中刻畫方鴻漸父親時,便以“剛戾之氣”暗喻其保守頑固的性格矛盾。需注意該詞與現代漢語“偏執”“專橫”等近義詞的語義差異,其更強調剛強表象下隱含的破壞性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

“剛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解釋

“剛戾”形容人的性格剛愎暴戾,即倔強固執、蠻橫易怒的特性。其中“剛”指剛直不屈,“戾”則強調脾氣暴躁、行為乖張。


詳細釋義

  1. 性格特征

    • 剛愎:固執己見,不聽勸告(如《史記》中描述伍子胥“剛戾忍訽”)。
    • 暴戾:性情兇暴,易怒且行事蠻橫(如《三國志》稱程昱“性剛戾,與人多忤”)。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曆史人物或文學形象,強調其難以相處、易引發沖突的特質。例如:

    “雖甚剛戾者,莫不感泣”(宋·沈遼)。


近義詞與反義詞


曆史用例


“剛戾”一詞多含貶義,指代性格中兼具頑固與暴烈的雙重特質,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程度和表現。

别人正在浏覽...

哀疚抱兒當戶備防孛星不刊蟬翼紗車轵赤卉春幡詞學科詞苑篡立竄轶呆呆掙掙掉動頂對頂索締約國頓劣放歹孚感各安生業公索國憲橫金吼三喝四花鏡黃門獄交談繼代借字兒警邁進近匡危昆苗老患老馬為駒寥寂禮樂辘轳鹭序馬步箭門濠門士能近取譬千溝萬壑葺捕侵早雀迷眼熔斷三梁山木自寇殊姿同形抟黍頹惰往躅惟日為歲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