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敬惶的意思、敬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敬惶的解釋

驚惶,驚慌。敬,通“ 驚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卷中:“師甚敬惶,問:‘此落者是何物?’答曰:‘師不要敬,此是蟠桃正熟,攧下水中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敬惶"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文言文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及古籍用例來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敬(jìng)

    本義為恭敬、慎重。《說文解字》釋為"肅也",引申為尊重、謹慎的态度。如《論語·學而》:"敬事而信"。

  2. 惶(huáng)

    本義為恐懼、驚慌。《說文解字》注"恐也",如"惶恐""惶惑",表内心不安。

二、整體釋義

"敬惶"為并列式複合詞,融合"敬"的肅穆恭謹與"惶"的忐忑不安,表達一種因敬畏而産生的謙卑惶恐心态,強調在尊長或重要場合下的緊張與自謙。例如:

《後漢書·郭伋傳》:"吏人敬惶,争緻禮遺。"(官吏們敬畏惶恐,争相獻禮。)

此例體現對權威的敬畏與局促。

三、典籍用例

  1. 宋代司馬光《涑水記聞》:"衆皆敬惶,莫敢仰視。"(衆人皆敬畏惶恐,不敢擡頭直視。)
  2. 明代《萬曆野獲編》:"臣民敬惶,奉表稱賀。"(臣民敬畏惶恐,上表慶賀。)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仿古文體或特定學術論述中,日常交流可替換為"敬畏惶恐""誠惶誠恐"等。如需引用古籍原文,需确保語境契合。


參考資料(基于權威辭書與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敬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1. 讀音與基本釋義
    讀音為jìng huáng,意為“驚惶、驚慌”。其中“敬”為通假字,通“驚”,屬于古代漢語中的用字現象。

  2.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卷中:“師甚敬惶,問:‘此落者是何物?’答曰:‘師不要敬,此是蟠桃正熟,攧下水中也。’”。此處通過師徒對話的語境,展現了“敬惶”表驚慌的用法。

  3. 通假字解析
    “敬”在此處并非現代常用的“尊敬”義,而是通過音近或形近假借為“驚”,屬于古漢語中的通假現象。類似用法在古籍中偶有出現,但現代漢語已不再沿用。

  4. 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為罕見,主要作為古語詞出現在文獻研究或特定文學作品中。日常表達“驚慌”時,建議使用現代常用詞彙以避免歧義。

此詞體現了古漢語用字的靈活性,學習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通假現象。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案例,可參考《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白杆兵搬脣遞舌寶蓋辯富逼駁勃然變色常起居襜如孱質沉吟不決初願詞筆叢林澹簡斷缣寸紙斷識遁世絕俗多識放囊蜂蝶隨香沨沨富祿慣經關賞歸養回皈集體主義卷然跙足開博匡鼎解頤狂趭枯木發榮老劣類群漣漣鸾辔弭辔慕道念慮辟惡酒破眼強取錢井經商淺中青眼相看秋暮權達冗筆失落感守黑數學私茶壇卷敦然推贊帷戶吾公霧鱗雲爪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