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苴,雌麻;枲,雄麻。此指用麻布所制的喪服。 唐 韋缜 《韋夫人王氏墓志》:“恩盡苴枲,悲長霜露。”
“苴枲”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需拆解為“苴”和“枲”分别解釋:
苴(jū)
指結子的麻,即雌麻。古時麻分雌雄,雌麻結籽稱“苴”,籽可食用,莖皮纖維較粗硬,多用于編織粗糙織物或喪服(如《禮記》中“苴杖”即喪杖)。另讀“chá”時,可指枯草或草墊。
枲(xǐ)
指不結子的麻,即雄麻。其莖皮纖維細長柔韌,適合紡織精細布料(如夏布),是古代重要的紡織原料。
組合含義
“苴枲”連用可能泛指麻類植物的整體,或強調麻的雌雄分類及不同用途。例如:
注:該詞現代極少使用,多見于先秦文獻。若需更精準釋義,建議提供具體出處或上下文。
《苴枲》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jū xǐ,意思是用來制造苴衣的棉花。
漢字《苴枲》的部首是“艸”和“木”,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為9畫和7畫。
苴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服裝制造業。古時候苴枲是制作苴衣的主要原料,苴衣是一種用粗糙的布料制作的平民衣物。
《苴枲》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苴枲」。
在古代,苴枲的寫法略有不同。其古漢字寫法為「苴薢」,用于表示相同的意思。
1. 她手工制作了一件精美的苴衣,用到了大量的苴枲。
2. 這塊棉布上的苴枲非常有質感。
1. 苴衣:指用苴枲等原料制作的衣物。
2. 苴布:指用苴枲織成的布料。
1. 棉花:表示棉花的一種常用表達方式。
2. 棉:表示棉花的簡短稱呼。
1. 絲綢:表示與苴枲相對的一種材料。
2. 亞麻:表示與苴枲相對的一種材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