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息民的意思、息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息民的解釋

謂使人民得到休養生息。《左傳·隱公七年》:“凡諸侯同盟,於是稱名,故薨則赴以名,告終,稱嗣也,以繼好息民。” 漢 賈誼 《過秦論下》:“案土息民,以待其敝。”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下·祀》:“夫祀……自息民以下,鹹無足取焉爾。” 清 魯一同 《秦論》:“ 秦 之強不強於 惠孝 之耕戰,而強於 景哀 之息民。” ********* 《緻國6*6*黨員書》:“其所主張,以為今之所務,惟在保境息民。”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息民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息民”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xī mín,其核心含義是使人民得到休養生息,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1. 基本定義
    “息民”指通過政策或措施讓民衆從戰亂、勞役中恢複,獲得安定與發展的機會。該詞強調統治者對民生的關懷,常見于古代文獻及曆史語境。

  2. 文獻例證與曆史背景

    • 《左傳·隱公七年》提到“繼好息民”,指通過結盟停止戰争以安定百姓。
    • 賈誼《過秦論下》中“案土息民”,指秦朝通過土地政策恢複民生。
    • 成語“保境息民”(出自《左傳·僖公五年》)進一步擴展了其内涵,即保護疆域并安撫民衆。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甯民、安民、撫民(均指安定百姓)。
    • 反義詞:擾民、戕民(指破壞民生)。
  4. 現代引申與用法
    現代語境中,“息民”可引申為政府或組織通過減輕賦稅、提供社會保障等方式維護民衆利益,體現“以民為本”的治理理念。

該詞既包含古代戰亂後恢複民生的具體措施,也延伸至現代對民生福祉的關注,強調穩定與發展的平衡。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息民,是一個中文詞彙,其含義為安撫民衆、恢複社會安甯。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氣"和"聿",部首含義分别為氣息和文具。 "息民"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繁體寫法為「息民」。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但整體基本保持不變。例如,在繁體字中,「息民」的字形形似「息奔」,且筆畫也相似,隻是字體用法略有不同。 以下是幾個關于"息民"的例句: 1. 作為領導者,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息民心,安撫社會動蕩。 2. 在這個困難的時期,政府需要利用各種措施來息民負擔,保護經濟穩定。 3. 恢複社會秩序是重建社會信任的必要條件,必須采取措施盡快息民憤。 "息民"可以進行組詞,例如: 1. 安民:安定民衆,使其放心。 2. 撫民:撫慰民衆的情緒,減輕他們的痛苦。 3. 靖民:安撫民衆,使其安心。 "息民"的近義詞是平民,指的是普通的底層人民。而反義詞則是動亂,指的是社會秩序失控、造成混亂和不安。 總結一下: 「息民」是一個中文詞彙,意為安撫民衆、恢複社會安甯。它的拆分部首分别為"氣"和"聿",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繁體寫法為「息民」。幾個關于"息民"的例句是作為領導者,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息民心,安撫社會動蕩。同時,"息民"可以與其他詞組進行組詞,如安民、撫民和靖民。近義詞是平民,反義詞是動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