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沉木的意思、浮石沉木的詳細解釋
浮石沉木的解釋
見“ 浮石沉木 ”。
詞語分解
- 浮石的解釋 .山名。在 東海 。《楚辭·王逸<九思·傷時>》:“觀 浮石 兮崔嵬,陟 丹山 兮炎野。”原注:“ 東海 有 浮石之山 。”.山名。在今 江西省 南康縣 西,形如覆鐘,水環其外。 宋 蘇轼 《留題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網絡擴展解釋
“浮石沉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解釋
該成語字面意為“石頭浮起,木塊沉下”,用來比喻是非颠倒或胡言亂語,常形容輿論被歪曲、真相被掩蓋的情況。例如《新語·辨惑》中提到:“衆口之毀譽,浮石沉木”,即指流言蜚語能混淆視聽,将事實扭曲。
二、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處:漢代陸賈的《新語·辨惑》。
- 曆史用例:清代錢謙益在《王奉嘗煙客七十壽序》中曾用此成語,形容正直之人亦難免遭受诽謗。
三、結構與用法
- 成語結構:聯合式(由“浮石”和“沉木”兩個動詞短語并列構成)。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多用于批判性語境。
- 常見搭配:如“免于浮石沉木之口”,強調避免被謠言中傷。
四、示例延伸
- 古籍例句:“群邪所抑,以直為曲”(《新語·辨惑》)。
- 現代造句:“沉舟見狀……一招浮石沉木削向易羽帛下盤”(此例為文學化用法,結合了字面與比喻義)。
“浮石沉木”通過反物理現象的描寫,生動體現了語言或輿論對事實的颠覆性影響。其核心在于批判是非混淆的社會現象,適用于文學、曆史及社會評論等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石沉木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水中漂浮的石頭和在水底沉沒的木材。根據浮石沉木的含義,可以延伸引申為形容失去本真或本質的東西,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心境或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浮 - 拆分為⺝和⺡兩個部首;共5畫;
石 - 拆分為⺆和⺸兩個部首;共5畫;
沉 - 拆分為氵和冘兩個部首;共7畫;
木 - 拆分為⺇和朩兩個部首;共4畫。
來源:
浮石沉木最早出現在《莊子·南華經》中,其中寫道:“魚遊乎深水,蛇出乎樽俎,群生之迹。六鹢無聲,九牧不言。是造物者以其群生也,無聲無言,故能造物。”在這段文字中,浮石沉木被用來形容造物主所創造的生靈,追求本真的狀态。
繁體:
浮石沉木的繁體字為「浮石沉木」,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康熙字典》,浮石沉木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浮石沉木」,沒有變化。
例句:
1. 他的才華就像浮石沉木般,被埋沒在平凡的工作中。
2. 那個漁夫捕到了一塊浮石沉木,被人們當作寶貝珍藏。
3. 這幅畫的意境如同浮石沉木,給人一種甯靜和深思的感覺。
組詞:
浮光掠影、石沉大海、木已成舟、浮想聯翩
近義詞:
默默無聞、深思熟慮、無聲無息
反義詞:
卓有成就、顯眼高人、聲名鵲起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