晞滅的意思、晞滅的詳細解釋
晞滅的解釋
謂受日照而消失。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薤露歌》:“言人命奄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
詞語分解
- 晞的解釋 晞 ī 幹,幹燥:晞發。晨露未晞。 破曉:東方未晞。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 滅的解釋 滅 (滅) è 火熄:熄滅。 消失,喪失:滅口。滅亡。不可磨滅。滅族(古代的一種殘酷刑罰,一人犯罪,株連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親屬,都被一起殺掉)。 淹沒:滅頂之災。 亡明着 筆畫數:; 部首:火; 筆
專業解析
"晞滅"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字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
-
字義解析與核心含義
- 晞 (xī): 本義指曬幹、幹燥。《說文解字》釋為:“晞,乾也。從日,希聲。” 引申為幹燥、蒸發、消失。如《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萋萋,白露未晞。”(露水還未幹)。
- 滅 (miè): 本義指熄滅、消亡。《說文解字》釋為:“滅,盡也。從水,烕聲。” 引申為消失、滅亡、消除。
- 晞滅: 結合“晞”的“幹燥、消失”義和“滅”的“消亡、消失”義,“晞滅”的核心意思是像露水被曬幹那樣消失、消亡。它強調的是一種因幹燥、蒸發或自然消散而導緻的徹底消失、不複存在的狀态或過程。帶有一種脆弱、短暫、易于消逝的意象。
-
具體釋義
- 因幹燥而消失: 這是最直接的含義,指物體(尤其是液體或濕潤之物)因日曬或幹燥環境而蒸發、幹涸殆盡。例如形容露水在陽光下消失。
- 消亡、湮滅: 引申指事物(如痕迹、記憶、聲音、希望等)像被曬幹蒸發一樣徹底消失、不複存在。強調消失的徹底性和不可挽回性。例如形容往事如煙般消散無蹤。
- 脆弱易逝: 隱含對所描述事物狀态短暫、不穩固、容易消亡的形容。
-
用法與語境
“晞滅”常用于書面語,尤其是文學性較強的語境中,用以描繪一種輕柔、自然卻又徹底的消失過程或狀态。它常帶有一定的詩意或感傷色彩,多用于形容:
- 自然現象:露水、霧氣、水迹等的消散。
- 抽象事物:記憶、情感、聲音、痕迹、希望等的湮滅。
- 短暫易逝的狀态。
“晞滅”意指像露水被曬幹那樣徹底消失、消亡。它描述了因幹燥、蒸發或自然消散而導緻的事物不複存在的狀态,強調消失的徹底性,并常帶有脆弱易逝、詩意或感傷的意味。
參考來源:
- 《說文解字》(許慎) - 對“晞”和“滅”字本義的權威解釋。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收錄并解釋“晞滅”一詞。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提供“晞”和“滅”的詳細釋義及古例。
-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 雖可能未直接收錄“晞滅”,但對“晞”和“滅”的現代釋義有明确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晞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呈現:
一、基本詞義
“晞滅”指事物因陽光照射而逐漸消失,常用于比喻短暫易逝的狀态。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薤露歌》中的名句:“言人命奄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将生命比作薤葉上的露珠,強調日光照射下迅速蒸發的脆弱性。
二、字義分解
- 晞(xī):
①本義為“幹燥”(如“晨露未晞”);
②引申為“破曉”(如“東方未晞”)。
- 滅(miè):
①基本義為“熄滅”“消失”(如“火滅”“物質不滅”);
②引申為“消亡”“覆滅”(如“滅頂之災”)。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易逝性的意象,例如:
- 自然現象:描述露水、霜雪等受日照消散;
- 哲學隱喻:暗喻生命短暫、功名虛幻等抽象概念。
四、相關延伸
與“晞滅”語義相近的成語包括“朝露溘至”“電光石火”,均強調事物轉瞬即逝的特性。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
别人正在浏覽...
黯紅拜春白芷傍黑保聖寺羅漢塑像八太爺本圖伯牙倉厫塵網倒數道志點砌發青豐幹饒舌風爐氛圍幹仆虼蚫皮挂彩灌夫駡坐過抱浩歌後土畫樯噭號轎帏焦元教指裌裙節根嗟嗟诘軋戒子科目靈糧林岫流謗留眼綸至毛蚴明號旁宗圊厠卿衮區區惓惓沙壓聲能聖蛻生物制品沈潦受辭瘦牛疏浚疏險條脩葉貫腕促蹄高響答閑料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