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的意思、白芷的詳細解釋
白芷的解釋
香草名。夏季開傘形白花,果實長橢圓形,根入藥,有鎮痛作用,古以其葉為香料。《楚辭·招魂》:“菉蘋齊葉兮,白芷生。” 唐 陸龜蒙 《藥名》詩:“白芷寒猶採,青箱醉尚用。” 唐 陸龜蒙 《采藥賦》序:“葯,白芷也。香草美人得此比之。” 宋 張孝祥 《菩薩蠻》詞:“蘼蕪白芷愁煙渚,曲瓊細卷 江 南雨。”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白芷》﹝釋名﹞引 徐锴 曰:“初生根榦為芷,則白芷之義取乎此也。”
詞語分解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 芷的解釋 芷 ǐ 〔白芷〕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大;莖葉有細毛,夏天開白色小花,果實橢圓形。根可入藥。簡稱“芷”;亦稱“辟芷”。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白芷(學名:Angelica dahurica)是傘形科當歸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名稱由“白”與“芷”組成,前者指花色潔白,後者源自“芷”字本義為香草。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植物學特征
白芷植株高達2.5米,根粗大呈圓錐形,具濃香;葉片為羽狀分裂,夏季開白色傘形小花,果實橢圓形,成熟期為8-9月。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及浙江、四川等地,多生長于林緣、溪邊等濕潤環境。
二、藥用價值
白芷以幹燥根入藥,中醫認為其性溫、味辛,歸肺、胃、大腸經,具有以下功效:
- 祛風散寒:用于風寒感冒初期,常與防風、羌活配伍;
- 通竅止痛:緩解鼻塞、頭痛(尤其是前額痛),多與蒼耳子、細辛同用;
- 消腫排膿:治療瘡瘍腫毒,如皮膚癰疽;
- 燥濕止帶:改善婦科赤白帶下症狀。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如揮發油、香豆素)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及抑制黑色素生成等作用。
三、文化意象
白芷自古被視為高潔象征。《楚辭》中“岸芷汀蘭”以白芷喻君子德行,唐代陸龜蒙更将其比作“香草美人”。其花語“勇敢、堅忍”亦源于此文化意涵。
四、地域品種
根據産地不同,白芷分為:
- 川白芷(四川遂甯)
- 杭白芷(浙江杭州)
- 祁白芷(河北安國)
- 禹白芷(河南禹州)
附:名稱考源
“芷”字專指此類香草,《離騷》中“雜杜衡與芳芷”即描述其清雅特性。其别名“辟芷”進一步強調驅邪避穢的藥用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芷》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種草藥,也叫白芷草,屬于傘形科植物。它主要生長在中國的東北地區和高山濕地上。白芷有很多藥用價值,被廣泛用于中醫藥治療咳嗽、頭痛、風濕等症狀。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白:部首是白字底橫,有五畫;
- 芷:部首是艹字頭,有八畫。
來源:
《白芷》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白是指植物的顔色,芷則指的是芳香或香味。由于白芷具有強烈的芳香氣味,所以得名為白芷。
繁體字:
《白芷》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白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白芷的漢字寫法有時會稍有不同。常見的寫法包括「白咨」和「白姿」等。
例句:
- 這本中草藥書介紹了許多草藥*********,包括白芷。
- 中醫師建議我服用一些白芷來緩解我的頭痛。
組詞:
- 白芷草
- 白芷酊
近義詞:
- 白附子
- 川芎
反義詞:
- 黑芷
- 丹參
希望以上内容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