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聲高歌,大聲歌唱。《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唐 杜甫 《玉華宮》詩:“憂來藉草坐,浩歌淚盈把。”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九:“ 陶潛 詩喜説 荊軻 ,想見《停雲》發浩歌。” 魯迅 《野草·墓碣文》:“于浩歌狂熱之際中寒;于天上看見深淵。”
“浩歌”一詞的含義可從字面、文學及文化寓意多角度解析,以下為詳細解釋:
“浩歌”指大聲歌唱、縱情放歌,源自《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恍兮浩歌。”。其中“浩”本義為水勢盛大(如“浩瀚”),引申為廣闊、遠大;“歌”則指詠唱、贊頌。
李賀的詩歌《浩歌》以該詞為題,借自然變遷(如“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暗喻人生無常,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懑。詩中“浩歌”不僅是行為描寫,更承載了詩人對時空永恒與生命短暫的哲思,如“不須浪飲丁都護,世上英雄本無主”等句,表達了對明主難逢的無奈,轉而寄情于酒與狂歌。
“浩歌”作人名時,寓意胸襟開闊、才華洋溢:
“浩歌”既是對放聲高歌的直白描述,也承載了文學中的複雜情感(如李賀詩中的蒼涼與超脫),同時作為名字時傳遞了積極的生命态度。其内涵隨語境變化,需結合具體文本或用途解讀。
《浩歌》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具有豐富的含義。它可以表示一個莊嚴雄壯、宏偉壯麗的歌曲或音樂作品。這種歌曲常常以豪情激昂的形式表達,具有激勵人們振奮精神、鬥志昂揚的效果。此外,《浩歌》也可以用來形容遼闊、浩大的風景或景色,表達對自然的贊美和敬畏之情。
《浩歌》這個詞的部首是"水",意味着與水相關,也可以作為字符的分類依據。它的總筆畫數是13,包含了一些常見的基本筆畫如橫、豎、撇、捺等。這些筆畫的組合形成了字形,表達了豐富的意義。
《浩歌》作為一個漢字詞語,其源自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繁體字“浩歌”保留了原本的字形,但在一些地區或場合中,可能會使用簡體字“浩歌”作為簡化形式來書寫。
在古代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對于《浩歌》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根據我所了解的古代書法信息,目前沒有找到具體關于《浩歌》的古代寫法。
1. 他高聲唱着浩歌,激勵着所有人的鬥志。
2. 這片浩歌般的風景讓人心曠神怡,感到無比宏偉壯麗。
浩蕩、浩瀚、高歌、豪邁、豪放等。
豪歌、雄歌、壯歌、振奮之歌等。
閉塞、低吟、寂靜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