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七族的意思、西京七族的详细解释
西京七族的解释
西汉 皇后的七个家族。指 吕氏 、 霍氏 、 上官氏 、 丁氏 、 赵氏 、 傅氏 、 王氏 。 晋 庾亮 《让中书监表》:“向使 西京 七族, 东京 六姓,皆非姻党,各以平进,纵不悉金,决不尽败。”一说,指 吕氏 、 窦氏 、 卫氏 、 上官氏 、 霍氏 、 许氏 、 王氏 。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帝王》:“ 西京 七族,皆后党, 吕 、 竇 、 卫 、 上官 、 霍 、 许 、 王 。”
词语分解
- 西京的解释 古都名。 西汉 都 长安 , 东汉 改都 洛阳 ,因称 洛阳 为 东京 , 长安 为 西京 。 隋炀帝 建 洛阳 为 东京 ,因称 长安 为 西京 。 唐 显庆 二年,以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长
- 七族的解释 .亲族的统称。《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荆軻 之湛七族, 要离 之烧妻子,岂足道哉!”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七族,上至曾祖,下至曾孙。” 司马贞 索隐:“又一説云,父之族,一也;姑之子,二也
专业解析
"西京七族"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称谓,主要指向东汉时期迁居或世居洛阳(时称西京)的七个显赫家族。其核心含义如下:
-
指代对象:
- 指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都城洛阳(西京)的七个权势显赫、门第高贵的世家大族。
- 具体成员在不同文献中略有出入,但普遍认为包括:阴氏家族(光烈皇后阴丽华家族)、邓氏家族(和熹皇后邓绥家族)、梁氏家族(顺烈皇后梁妠家族)、窦氏家族(章德皇后窦氏家族)、耿氏家族(牟平侯耿弇家族)、马氏家族(伏波将军马援家族)、樊氏家族(光武帝母族樊宏家族)。这七族因其与皇室联姻(多为外戚)或开国功臣身份,长期位居权力中心,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
-
历史背景与象征意义:
- "西京七族"集中体现了东汉门阀政治的兴起。这些家族通过联姻、荐举等方式垄断高官显位,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深刻影响了东汉中后期的政治格局。
- 他们代表了东汉都城洛阳最顶层的贵族阶层,是当时社会地位、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其兴衰往往与东汉国运紧密相连。
-
词语构成:
- 西京:特指东汉都城洛阳,区别于西汉都城长安(东京)。
- 七族:指七个特定的、具有极高社会政治地位的家族集团。"族"在此指宗族、世家。
重要说明与参考依据:
- 关于"西京七族"的具体成员名单,古代文献如《后汉书》、《东观汉记》等虽详细记载了这些家族的显赫事迹,但并未明确使用"西京七族"这一固定词组并列出全部七家。该称谓更多是后世史家(尤其是魏晋南北朝及以后)对东汉洛阳顶级门阀的概括性总结。其确切所指存在一定学术讨论空间。
- 主要参考来源基于对《后汉书》中相关世家列传(如《皇后纪》、《阴识传》、《邓禹传》、《梁统传》、《窦融传》、《耿弇传》、《马援传》、《樊宏传》)的综合分析,以及后世史论(如唐代杜佑《通典》、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相关评论)中对东汉门阀现象的归纳。鉴于该词属历史专有名词,其权威解释主要依赖古代正史及权威史学著作,而非现代汉语词典。现代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时,释义亦基于上述史实。
结论:
"西京七族"是后世对东汉都城洛阳七个最具权势和影响力的顶级门阀世族的统称,他们是东汉门阀政治的代表,深刻影响了该时期的政治与社会结构。其具体构成虽有细微争议,但核心家族(阴、邓、梁、窦、耿、马、樊)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和极高辨识度。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西京七族”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西京七族”指西汉时期通过外戚身份掌控朝政的七个皇后家族,是古代政治联姻与权力斗争的典型代表。其名称中的“西京”即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的别称。
具体家族构成
存在两种主流说法:
- 吕氏、霍氏、上官氏、丁氏、赵氏、傅氏、王氏
源自晋代庾亮《让中书监表》,强调这些家族因与皇室联姻而显赫,曾长期把持朝政。
- 吕氏、窦氏、卫氏、上官氏、霍氏、许氏、王氏
另一说认为包含窦婴(窦氏)、卫青(卫氏)等家族,可能与东汉史学家对西汉外戚的不同归类有关。
历史背景与影响
- 权力特征:七族均因皇后或太后得势,形成“外戚专权”,如吕后家族擅权、霍光辅政等事件。
- 政治批判:庾亮在《让中书监表》中以七族为例,批评任人唯亲导致的朝政腐败,主张选拔应注重才能而非姻亲关系。
延伸含义
该词后被引申为“紧密关联的利益集团”,形容通过血缘或联姻结成的权势网络,常见于古代政治文献中。
如需进一步查阅,可参考《汉书·外戚传》或晋代庾亮的表文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全检查暴集拨草瞻风不共戴天出名词义催迸待旦搭连布吊勉吊惜东道之谊逗桡梵道鬼头滑脑花街摦落回肠寸断烜日货人监议蛟川街里井阑尽心竭力积钱克臻琨瑜灵阿流明龙蹲闾阎杗廇满怀信心骂座南北省鸟嘴蹑踪裒览乾陵齐吹情弊榷商取笑饪鼎乳台儒域森风市闲私智梭缉托孤托赖王建危亡关头违限香池香桂小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