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弦誦的意思、弦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弦誦的解釋

[sing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stringed instruments and chant] 弦歌和誦讀,指學校教學

弦誦不辍

詳細解釋

(1).弦歌誦讀。《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 鄭玄 注:“誦謂歌樂也,弦謂以絲播詩。” 孔穎達 疏:“誦謂歌樂者,謂口誦歌樂之篇章,不以琴瑟歌也。雲弦謂以絲播詩者,謂以琴瑟播彼詩之音節,詩音則樂章也。”後亦以稱詩禮教化或學校教育。《晉書·儒林傳序》:“雖尊儒勸學,亟降於綸言;東序西膠,未聞於弦誦。” 宋 蘇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詞》:“杯盤慣作 陶 家客,弦誦常叨 孟 母鄰。” 明 顧绛 《過矩亭拜李先生墓下》詩:“蹉跎一失身,豈不負弦誦?” 清 恽敬 《重建東湖書院記》:“于是深衣博帶之士揖讓弦誦于其中,而書院復興。”

(2).泛指吟哦誦讀。 章炳麟 《文學說例》:“至韻文則復有特别者,蓋其弦誦相授,素由耳治,久則音節諧熟,觸激唇舌,不假思慮,而天縱其聲。”


絃誦:古代授《詩》、學《詩》,配弦樂而歌者為弦歌,無樂而朗讀者為誦,合稱“絃誦”。後即用以泛指授業、誦讀之事。《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 鄭玄 注:“誦,謂歌樂也;弦,謂以絲播詩。” 孔穎達 疏:“誦謂歌樂者,謂口誦歌樂之篇章,不以琴瑟歌也;雲絃謂以絲播詩者,謂以琴瑟播彼詩之音節,詩音則樂章也。”《舊唐書·音樂志一》:“三五之代,世有厥官,故 虞 廷振幹羽之容, 周 人立絃誦之教。” 宋 蘇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詞》:“杯盤慣作 陶 家客,絃誦嘗叨 孟母 鄰。” 清 戴名世 《芥舟翁壽序》:“當 戴 氏之盛也,農服畎畝,士勤絃誦,恂恂禮讓,而家皆饒裕。” 姚錫鈞 《即事效湘绮樓體》:“絃誦喧中寂,河山刼後悲。”參見“ 弦誦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弦誦”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xián sòng,其含義和用法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本義
    原指古代琴師彈奏琴弦(弦)與讀書人誦讀詩文(誦)的結合,後來演變為形容讀書聲或吟誦聲如音樂般悅耳動聽,富有感染力。

  2. 引申含義
    比喻聲音抑揚頓挫、富有韻律感,常用于贊美讀書、演講或朗誦時的感染力。


二、詳細解釋

  1. 曆史淵源
    源自《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鄭玄注:“誦謂歌樂,弦謂以絲播詩。”指古代學校教育中,春季誦讀、夏季配樂吟唱的禮樂教化方式。

  2. 文化内涵

    • 學校教育象征:如《晉書》中“未聞於弦誦”,指代詩書教化或學校教學活動。
    • 文學表現:章炳麟提到“弦誦相授,素由耳治”,強調吟誦時音節的和諧與自然。

三、使用場景

  1. 形容讀書聲
    如“弦誦不辍”指持續不斷的讀書聲(常見于古籍)。
  2. 贊美朗誦或演講
    適用于聲音優美、富有感染力的場合,如錢鐘書提及“弦誦之聲”修養身心。

四、例句參考

  1. 蘇轼《潘推官母李氏挽詞》:“弦誦常叨孟母鄰。”
  2. 顧绛《過矩亭拜李先生墓下》:“蹉跎一失身,豈不負弦誦?”

五、注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弦誦的意思

《弦誦》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用弦樂器演奏并吟誦詩歌或文學作品。通常指的是在古代中國的宴會或重要場合,配合音樂表演的詩詞朗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的組成規則,我們可以将弦誦拆分出來:

來源和繁體

《弦誦》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音樂文化,是一種集詩詞朗誦和音樂演奏于一體的表演形式。

在繁體字中,弦誦的寫法為「弦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弦誦》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寫法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根據古籍記載,在古代有可能使用「弦誦」、「弦唄」等不同的寫法。

例句

以下是《弦誦》在句中的使用例句:

  1. 他的詩篇通過美妙的弦誦,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藝術享受。
  2. 這首歌的弦誦如同一股清泉,洗滌着人們心靈的塵埃。

組詞

與《弦誦》相關的組詞包括:

近義詞和反義詞

和《弦誦》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反義詞可能沒有一個确切的對應詞,但與《弦誦》意義相反的可能包括沒有音樂伴奏的詩詞朗誦或純音樂演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