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弦诵的意思、弦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弦诵的解释

[sing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stringed instruments and chant] 弦歌和诵读,指学校教学

弦诵不辍

详细解释

(1).弦歌诵读。《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 郑玄 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 孔颖达 疏:“诵谓歌乐者,谓口诵歌乐之篇章,不以琴瑟歌也。云弦谓以丝播诗者,谓以琴瑟播彼诗之音节,诗音则乐章也。”后亦以称诗礼教化或学校教育。《晋书·儒林传序》:“虽尊儒劝学,亟降於纶言;东序西胶,未闻於弦诵。” 宋 苏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 陶 家客,弦诵常叨 孟 母邻。” 明 顾绛 《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诗:“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清 恽敬 《重建东湖书院记》:“于是深衣博带之士揖让弦诵于其中,而书院復兴。”

(2).泛指吟哦诵读。 章炳麟 《文学说例》:“至韵文则復有特别者,盖其弦诵相授,素由耳治,久则音节谐熟,触激唇舌,不假思虑,而天纵其声。”


絃誦:古代授《诗》、学《诗》,配弦乐而歌者为弦歌,无乐而朗读者为诵,合称“絃诵”。后即用以泛指授业、诵读之事。《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 郑玄 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 孔颖达 疏:“诵谓歌乐者,谓口诵歌乐之篇章,不以琴瑟歌也;云絃谓以丝播诗者,谓以琴瑟播彼诗之音节,诗音则乐章也。”《旧唐书·音乐志一》:“三五之代,世有厥官,故 虞 廷振干羽之容, 周 人立絃诵之教。” 宋 苏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 陶 家客,絃诵尝叨 孟母 邻。” 清 戴名世 《芥舟翁寿序》:“当 戴 氏之盛也,农服畎亩,士勤絃诵,恂恂礼让,而家皆饶裕。” 姚锡钧 《即事效湘绮楼体》:“絃诵喧中寂,河山刼后悲。”参见“ 弦诵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弦诵”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xián sòng,其含义和用法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本义
    原指古代琴师弹奏琴弦(弦)与读书人诵读诗文(诵)的结合,后来演变为形容读书声或吟诵声如音乐般悦耳动听,富有感染力。

  2. 引申含义
    比喻声音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常用于赞美读书、演讲或朗诵时的感染力。


二、详细解释

  1. 历史渊源
    源自《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郑玄注:“诵谓歌乐,弦谓以丝播诗。”指古代学校教育中,春季诵读、夏季配乐吟唱的礼乐教化方式。

  2. 文化内涵

    • 学校教育象征:如《晋书》中“未闻於弦诵”,指代诗书教化或学校教学活动。
    • 文学表现:章炳麟提到“弦诵相授,素由耳治”,强调吟诵时音节的和谐与自然。

三、使用场景

  1. 形容读书声
    如“弦诵不辍”指持续不断的读书声(常见于古籍)。
  2. 赞美朗诵或演讲
    适用于声音优美、富有感染力的场合,如钱钟书提及“弦诵之声”修养身心。

四、例句参考

  1. 苏轼《潘推官母李氏挽词》:“弦诵常叨孟母邻。”
  2. 顾绛《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五、注意

网络扩展解释二

弦诵的意思

《弦诵》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用弦乐器演奏并吟诵诗歌或文学作品。通常指的是在古代中国的宴会或重要场合,配合音乐表演的诗词朗诵。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汉字的组成规则,我们可以将弦诵拆分出来:

来源和繁体

《弦诵》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音乐文化,是一种集诗词朗诵和音乐演奏于一体的表演形式。

在繁体字中,弦诵的写法为「弦誦」。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弦诵》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因为汉字的写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根据古籍记载,在古代有可能使用「弦誦」、「弦唄」等不同的写法。

例句

以下是《弦诵》在句中的使用例句:

  1. 他的诗篇通过美妙的弦诵,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2. 这首歌的弦诵如同一股清泉,洗涤着人们心灵的尘埃。

组词

与《弦诵》相关的组词包括:

近义词和反义词

和《弦诵》意义相近的词语有:

反义词可能没有一个确切的对应词,但与《弦诵》意义相反的可能包括没有音乐伴奏的诗词朗诵或纯音乐演奏。

别人正在浏览...

阿谁北九州绷索奔逸绝尘炳燿财署牀沿豖豖春游触射悴憏脆化大火打行调书袋都契夺印发达飞蚁烽燧风雨如晦复次浮记狗命构筑物核夺横枝儿黄耳花头剞建疵浆酒藿肉角果今次镜涵晶华浄洁谨让倦旅空莱留后龙牋逻伺判正劝农囷囷萨薄三泖散叛上算圣诫势头锁锁俗人大山叹息驮送魏郑侮食乡寺